又是一年春风暖,垂柳依依满长安。 坐落在秦岭北麓神禾塬上的西安培华学院学子如织,书声琅琅。4月26日,“全国主流媒体陕西高校行”考察团一行到西安培华学院参观交流。《齐鲁晚报》、《扬子晚报》、《呼和浩特晚报》、《大河报》、《燕赵都市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14家省级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培华学院,领略这所大学的风采。
八十四载名校,培育人才无数
西安培华学院女性教育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
1935年,由著名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知名人士捐资再次建校于西安后宰门,将校名改为陕西培华女子染织科职业学校。
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当年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成为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后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回顾几十年来的办学历史,培华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
公益情怀,培华风范享誉三秦
大爱无疆的培华风范一直被三秦父老所称道。其实,一直致力教育事业的培华学院也从来没有间断过爱心事业。
2008年,培华学院和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共同启动了2008 “希望工程-培华爱心计划”暨西安培华学院向陕西希望工程捐资签约仪式。仪式上,培华学院向社会承诺,捐资200万元援建10所培华希望小学;捐资55万元用于援建11所希望卫生室。其中,为纪念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西安最美女孩”熊宁,将第一所希望小学建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并命名为“熊宁培华希望小学”。
多年来,培华学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以雷锋精神,熊宁事迹为指引,大力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近千万元,并为在校生减免学费累计逾5000万元。
致力于公益事业一直是“培华人”追求的梦想。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在日本留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曾组织留学生团体、社会企业以及国际友人为我国捐助了二十多所希望小学和6所高中。
姜波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贫困孩子能够享有上学的权利,通过捐建希望卫生室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农村医疗现状。实施助学计划、聊尽微薄的力量扶贫济困,是我校已故老院长姜维之先生的愿望和一生作为,更是培华三万余名师生员工的愿望。
据悉,培华2008年的255万元捐资,成为希望工程在陕西省启动18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来自民办高校的捐助,并实现了希望工程由教育领域向卫生领域的拓展。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当灾难降临时,培华人总是带头捐赠奉献爱心。
放眼国际,引领“女性教育”新潮流
80多年来,学校虽历经艰难坎坷,但几代培华人致力于女性教育的初衷始终没变。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培华培养的大批人才中,例如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的夫人,原国家物资部部长柳随年的夫人,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的夫人,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陕西省创业明星、陕西双飞鸟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丽平等一批杰出女性曾就读于培华。这些杰出的中国女性代表,作为培华的校友她们值得庆幸,而培华也因为培养了这样一批杰出女性而感到无比自豪。
80多年来,西安培华学院风雨兼程,不断发展壮大。在适应社会需求实行男女兼收之后,2010年6月,培华学院重新起航。2010年6月26日,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正式成立。学历教育、女性特色教育、短期职业培训、国外专项培训、互换留学生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模式。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力求适应社会对女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挖掘女性特长,发挥女性优势,体现女性教育特色。
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广芩女士受聘担任女子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先生的夫人池田香峯子女士受聘为女子学院名誉院长。
女子学院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特点旨在提升女性的职业竞争力及人格魅力,帮助她们从容地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女子学院不格外收取任何费用,这也是培华公益办学的体现。
据悉,女子学院采用“专业教育+职业生活技能培养+女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除接受财务管理、护理、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等专业课教育外,还新增了《女性文化修养》、《女性心理健康》、《女性演讲沟通艺术》、《女性社交礼仪》、《家庭生活科学》、《形体训练与舞蹈》、《茶艺茶道》、《美容化妆与形象设计》等必修课和《服装鉴赏》、《书法》、《插花艺术》、《烹饪与美食》、《女性创业和就业指导》等选修课程。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开设了女性素质教育大讲堂,丰富了女性素质教育的内涵。
从严治校,教学质量为生存之本
2003年升格本科之后的西安培华学院,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师资结构合理,对学生进行独创各专业的外语教育、法律教育、营销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培养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学校大力推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09年全面实施了本科“3+1”及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重基础、重实践、整合精练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着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今日“培华”这一教育的品牌享誉全国,蜚声四海。
在培华,我们每天都在快乐成长
——学生眼中的培华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张明月:我来自北京,很喜欢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都非常亲切。经常在学校食堂见到姜波理事长和学生们一起吃饭、聊天,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氛围让我觉得温暖。
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张佳凡:女子学院课程,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彩讲授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也许就是培华课堂上的魔力和培华的魅力吧。很多女同学进入女子学院后受到文化教育艺术熏陶,自己每天都在快乐成长 。
西安培华学院茂林书画协会主席练书浩:在培华已经将近三年了。从刚开始的许多不适应,到今天真正地爱上培华,我经历了从一个大孩子到一个成人的蜕变。老师们很亲切,学习上、生活上事无巨细地关心我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所建校八十余年学校的精神与文化风貌。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华商报:5月9日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