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媒体培华 > 正文
媒体培华

西安晚报:改革创新勤砥砺 育人为本著华章——西安培华学院连续多年高就业率探秘

日期 : 2010-08-01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作为西部首家升本和最早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培华”走过了82年的风雨历程,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毕业生和优秀人才。面对日趋复杂的就业局面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西安培华学院扎扎实实的落实就业 “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院校两级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招进来、培养好、送出去”三个环节工作进行统筹兼顾和整体规划,学校就业工作成绩丰硕,连续五年稳保90%以上,书写了西部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新传奇!

  

注重人文内涵贴近市场育新人 连续五年就业率高达90%以上

  近5年来,在西安培华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工作硕果累累。经省教育厅审查,从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西安培华学院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1.92%、90.86%、92.36%、91.42%、93.85%。且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曾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必须是思想之独立、学术之自由,而后为国家谋福祉。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焰,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培华,他们就像一粒种子总要破土而出,经园丁培育终成大树。”作为一名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姜理事长以他超前的思维与意识,成为民办教育界的排头兵、领军人。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思想指引,使得西安培华学院在学生就业工作上再创新高。

  培华一贯注重人文教育,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借鉴国外“修养+专业+跨学科的教育体系”的先进经验,以本科教育为主,在专业设置上,注重贴近市场需求。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学校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实施了“3+1”及“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计划地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和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完善机制打造平台 毕业生就业层次不断提高

  西安培华学院成立了院校两级的就业工作指导机构,先后下发了《西安培华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西安培华学院就业工作条例》、《西安培华学院就业工作考评办法》、《西安培华学院关于对高职高专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办法》等九项管理制度。

  从2006年起,西安培华学院就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市主管部门举办相关就业工作培训。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培训,教育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项培训等。同时,学校对每一届毕业班辅导员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工作程序以及辅导员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毕业生工作的基本情况、政策、要求和工作程序。

  西安培华学院采取大型校园综合类招聘会和中小规模的企业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校就业工作总体安排,平均每年举办4-5场大型校园综合类就业洽谈会,不定期召开日常中小规模的专场招聘会。五年来,平均每年引进用人单位467家,平均每年提供各类岗位8384个,毕业生人均就业岗位数为2.3个。

  学校每年还不定期地举办专场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友以及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或成功企业家来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力度,培养学生全新的就业观。



拓宽渠道层层联动 落实政策助毕业生一臂之力

  西安培华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号召,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基层人才振兴计划”、“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的开展工作。截止到目前,培华先后有63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17名学生参加了“省人才振兴计划”,23名学生被选拔为陕西省“大学生村官”。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定期深入院系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摸底调查。先后进行了新生职业倾向调查、当年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未就业毕业生意向调查、零就业家庭毕业生摸底调查、待就业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和往届毕业生质量评价跟踪调查等。为了帮助未就业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自身条件差等弱势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还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工作。在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要填写《待就业毕业生登记表》,学校会继续做好这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推荐和跟踪服务工作。

  在此期间,西安培华学院还与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西安市人才中心、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龙岗区人才智力市场等政府性质的人才机构联系,一方面通过这些人才机构对学校毕业生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利用了这些机构的资源来推荐毕业生到一些知名企业就业,如中国移动、大唐电信等几十余家知名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



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 美誉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培华学院努力拓宽省内外就业市场,每年指派专人前往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联系就业,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同当地的企事业单位、人才市场等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就业安置协议。毕业生除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就业外,也相继开辟了苏州工业园、上海浦东、北京等就业区域。另外,部分毕业生已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使得西安培华学院就业工作不但从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不断提高。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西安培华学院毕业生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2003届毕业生郑庆等6名同学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青年志愿者赴西部艰苦地区志愿服务,她们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法学2004届毕业生韩调霞同学是西安培华学院当年唯一批准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青年志愿者,现供职于陕西省佳县人民检察院,在两年的服务期里,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佳县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中青网、共青团佳县县委、榆林共青网等单位和媒体相继作了宣传报道。法学2005届毕业生陆佳莹同学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厦门市翔安区司法局,工作以来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刘亚静同学就职深圳市招商银行大堂经理一职,2005年被评为招商银行“最佳新锐”。深圳市龙岗区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龙岗区人才智力市场发来信函,对西安培华学院选送的毕业生邓腊梅等40多名同学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培华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朴实的工作作风,给龙岗的企业留下了良好印象,经过企业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均成为深圳及周边地区合格的建设者。感谢培华学院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和优秀的建设者”。

  此外,《陕西日报》对兴平市东城办东街村大学生“村官”王晓音,《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对自主创业的曹丽平以及《三秦都市报》对创业的罗朝辉等培华学子进行了相关的报道。他们的优秀事迹誉满三秦。

 

总之,西安培华学院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扎根西部、扎根基层、服务西部、服务陕西的各条战线上锻炼成长,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西部乃至全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西安培华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创立了举世公认的“培华”品牌,打造出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一流民办大学。



记者 许江锋



《西安晚报》2010年7月28日 T2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