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9日,2026亚足联U23亚洲杯预选赛西安赛区比赛在新落成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举行。在这场历时三天、吸引近9万人次观赛的国际体育盛会背后,来自西安培华学院的452名青年志愿者默默奉献,累计服务超过13000小时,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服务和坚韧的意志,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的主队永远是中国队。这一次,我们选择用不同的方式为中国呐喊!”一位培华青年团干志愿者这样说道。

专业体系筑牢服务基础
面对西安国际足球中心6万座席国际标准场馆的服务需求,西安培华学院校团委提前统筹规划,在团西安市委的全程指导下,构建起志愿者“三级保障体系”:前期联合赛事组委会开展赛事规范、安全保卫和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提供标准化服务细则与物资保障;中期组织“岗位模拟+动线推演”实战演练,精准适配观众服务、票务检查等6类岗位需求;赛前24小时联合场馆方完成岗位复测,明确各环节衔接流程。志愿者团队实现了观众服务岗日均咨询1800余次的高效响应,票务检查岗核验零差错,通道疏散岗有序完成每场比赛后的人流疏导工作。

青春风采闪耀服务一线
从观众服务、票务检查,到路线引导、物资发放,志愿者的身影遍布赛场每个角落。无论是烈日下的室外引导,还是反复细致的票务核验,他们都以严谨的态度和温暖的笑容面对每一位参与者,全面展现出西安青年热情好客、开放自信的精神风貌。志愿者卫倚卓表示:“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我感受到了勇气与担当。感谢球迷们的信任,我们定不负众望,展现青年的风貌与朝气。”

红色海洋点燃赛场激情
由培华志愿者精心布置的“红色海洋”成为赛场又一亮点。赛前,志愿者们分组将红色助威服整齐摆放在6万座席上;比赛间隙,引导观众穿戴助威服,带动全场形成红色视觉矩阵,与赛场内的国旗和加油标语相呼应,成为央视转播画面中的经典场景。

实践育人建立长效机制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是落实团中央“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要求的基层实践,也是共青团西安培华学院委员会“校地共建育人”模式的生动体现。学校以此为契机,将志愿服务纳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立“选拔—培训—服务—评优”完整链条,并与团西安市委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计划围绕西安国际赛事、城市文明建设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
培华志愿者的实践是共青团引领青年投身社会服务的缩影,体现了“组织有引领、服务有温度、成长有路径”的发展方向。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尚元素,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在新征程上实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