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培华

那年那月

发布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收到母校的一封约稿函。那尘封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河流回到了从前。十五年前我中学毕业,很不情愿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培华报到。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郁闷地、无趣地、寡欢地状态下度过。杂乱的街道、陈旧的教学楼、每日的骑车奔波,让我这样一个走读生有无法言说地寂聊。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我才会感到的内心稍许的安稳平静。仿佛学习只是为了尽早毕业,好快快离开这个学校。规模这么小的学校会有好老师吗?带着疑惑,每天懒洋洋地去上课,漫不经心地听,那个晚来早走的学生总是我。

我一向是个对没兴趣的事就无法坚持下去的人。可奇怪的是,一个月过去了,我不仅没有翘课,甚至还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校办王老师的和蔼可亲,班主任钟老师的严谨认真,美学老师的博学幽默,秘书与档案学张老师的睿智多才……,其中对我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老师是讲大学语文课曾执教榆林大学中文系的王玉宝老师。她总能把一篇我觉得并没多大意思的文章讲的条理清晰、意境瞭远、主题深刻。尤其是她讲李清照的《声声漫》,我竟然听得潸然泪下。让我对女性、对婚姻、对人生有了全新地认识。那一刻我不仅为王老师的学识折服,也被她的人品深深打动。从此,她成了我的“贴心人”。她小小的住处充满了我们的讨论声和笑闹声。我们谈学习、谈爱情、谈女性、谈前途。她的坚强、执着、勤奋、宽容至今影响着我。从此,我走出心灵的圄场,我不再百无聊赖,不再漫不经心。我将校徽从抽屉拿出轻轻地托在手心,郑重地戴在胸前。

快快乐乐的我升入了二年级。这一年我们从大学南路的旧校区搬到了白沙路还未最终建成的新校区。二年级课业增加了许多,课外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同学们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也在适应着彼此。全班虽然都是女生,可并没有发生那些小肚鸡肠、搬弄是非、无理取闹的纯女性化问题。反而大家在一起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相处地快乐而又融洽。

为了能让我们毕业找到理想工作,学校鼓励我们多拿资格证书。全班同学卯足了劲,在校上课、在外补习、在获取各种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着自己。

正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由于我们是专科学校,教委不给我们报考大学本科英语四级的资格。这可真是当头棒呵!怎么办?难道就此放弃?不,绝不!系主任王玉宝老师多次找到学校协商解决的办法,却始终得不到肯定的答复。后来听人说,是学校怕我们考不过才不肯轻易表态。再后来,听说又是王玉宝老师给校长立了“军令状”。她说,我们93涉外文秘班7个报考生如果没有一个通过四级考试,她将引咎辞职。我记得很清楚,王老师给我们开完会的那天,大家都默默地什么也没有说。可是我知道,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子劲,要把这不平,不公彻底粉碎。为了自己,为了老师,也为了和我们一样的大专生争口气。可怎么争?我们学的教材和考试教材完全不同,并且从学校同意到我们参加考试仅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于是便没有了白天黑夜,厌烦了吃饭睡觉。大家争分夺秒,拼了命地学。发榜的那天,我没敢去。回来的同学告诉我,在墙上那一张张没有通过的学生名单后面,在拐角处被折的纸页上,有我们全部7个外校报考生的名字。我们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老师哭了,我们也哭了。专科大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本科大四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谁说女子不如男”!

接下来的日子风是甜的,花是笑的,丑也是美的,心情一派大好,干劲绝对十足。我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获得越野赛全校第二,演讲比赛全校第二的不菲成绩。我们93涉外文秘班也凭集体智慧和出色地表演荣获服装表演一等奖,歌咏比赛一等奖。也就在这一年,我见到了中央电视台资深播音员李瑞英。她作为客座讲师被请来给我们上口语课。从她身上我学到了朴实、坚毅、忍耐、敬业。这些优秀品质,让我终身受益。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转眼该上三年级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程少了,实践活动多了、在陕西日报社参加记者培训,去延安采风,到市政府实习,每一次活动都是对我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就像是《圣经》中雅各的天梯,让我在生命的道路上不断攀升。

毕业的日子离我越来越近了。校门前的那条土路已变成了柏油马路,现代化的教学楼也即将落成,教师的宿舍区也正在筹建中而我却要离开了。三年,我一路青涩地走来,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彷徨渐入平和,从稚嫩变为茁壮。我怎能忘记那慈如父母般的老师;我怎能忘记那情同手足般的同学;我怎能忘记那弥足珍贵的青春岁月!

我要说,亲爱的母校,我爱您!是您给我一对明眸,让我心里充满阳光;是您给我一双翅膀,让我的理想自由翱翔;是您为我扬起风帆,让我在成功的海洋徜徉。

在您八十岁华诞之际,我衷心地祝愿您:

广集圣贤撒甘霖

育得桃李满天下



(本文作者魏峰,93涉外文秘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