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新闻

校庆新闻

首页 >> 校庆新闻 >> 正文

百年培华校史文化专栏第三期:培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14    作者:蔡亮、霍元敏等     来源:党委宣传部、培华校报    点击:

1938年11月学校南迁汉中后,培华党支部负责人雷存福(雷田颖)和中共党员、培华教师刘邦显按照组织安排没有随校南迁。这样培华党支部活动一度中断,但是革命基因没有中断,而是在革命征程中得到传承与延续。党委宣传部通过整理西安市档案馆民国教育培华卷《培华女职事件记录》和西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集《西安近代中等教育》等资料,进一步梳理出了培华党组织建设发展历程,展示了培华红色基因历经曲折、延续不断的强劲生命力。

1.学校南迁,革命火种仍存不灭

学校南迁后,培华女职党的组织建设中断,但是革命基因的延续没有中断,党支部发展期间在师生中开展的教育工作一直深深影响着一大批进步师生。在学校南迁途经的西乡、城固等地,培华师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女性人才,受到了当地新生家长的热烈欢迎。而且在城固县还成立了分校,把女子职业教育火种播撒在陕南大地。后来城固分校专设为县立职业学校,继续发挥作用。

2.民主开放,培华又有了共产党

培华女职整体上属于民主、开放、进步的学校,办学开明、思想进步、作风民主,这为中共党组织在学校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活动空间。1947年前后中共党员田克恭、李一青等人进入培华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西安解放后培华职校董事会改选,田克恭和李一青都被选为董事,这样培华职校又有了共产党。田克恭与校长吴云芳,校董李兢寰、石雨琴以及时任教务主任鲍廷忱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田克恭在培华任教期间,为了阻挠国民党及三青团在学校活动,建议学校紧抓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声誉,让学生不能分心也没有机会接触三青团等反动团体的干扰。田克恭的建议得到采纳,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严格、学习要求严厉。学校紧抓校风建设和教学质量,不允许学生在校内玩耍打闹,对课堂教学与课堂作业要求十分严格,学生还给时任教务主任鲍廷忱起了一个绰号“包公”。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管教严格,所以学生们没有沾染社会上那些庸俗粗野的坏习气。形成的良好的学风与校风,至今仍为原来就读的学生所称颂。培华职校46级校友、全国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丁华在给培华9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专门提及了他的英文老师田克恭老师教学严谨、管理严格的作风,感激母校的培养和教育。田克恭、李一青在培华任教以及工作的经历成为培华红色基因重要来源之一。田克恭后来担任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李一青后来担任西安体育学院第一任院长,两位革命家战斗历程不但丰富了培华红色基因内涵,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3.西安解放,党的组织再次建立

西安解放后,学校先后更名为西安私立培华财经技术学校,西安市第一财经学校,西安市财经学校。学校几经更名在得到了政府有力支持的同时,党的组织建设也一并得到加强。1954年按照市委的安排,杨拯英、甘成哲(西安市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及干事许柏龄一起进校发展党员,学校本身还有一名中共党员尚恩印(志愿军退伍军人),学校党组织隶属西安市第四中学党支部。杨拯英毕业于培华职校,再次回到母校工作也格外激动。在她的认真负责、严密考察下,先后发展了副校长郭育人和学生李金玉两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金玉(李金玉后来担任学校党的专干)转正后与杨拯英一起作为入党介绍人继续发展党员。后期又发展了学生田自立(后来担任西安市人大城建委主任),陈新柱(后任西安市建工局副局长)、王建鹏(后任西安市市容委副主任)、穆志友(后任西安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等,至1955年上半年已经发展十几名党员。这些党员学生后来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在工作岗位上都担任了相应的领导职务,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秋根据国家需要,时任学校副校长的姜维之、郭育人等率学校骨干教师20余人迁往东北组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管理中心编辑的《国家统计局5所统计学校专辑》文集记载,中共党员郭育人担任了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学校经历了北迁长春、改组变换后,学校党的组织依然没有中断,继续在统计学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体制变革,一切服从国家需要

建国初期的培华,无论是更名为西安市财经学校还是迁往东北都是根据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安排。西安解放后,百废待兴,缺乏各类人才,1951年7月11日按照西北教育部指示,学校更名为西安私立培华财经学校,专门培养政府急需财经干部。1952年11月正式由政府接办,更名为西安市第一财经学校,1953年9月9日,市政府将第一财经学校、第二财经学校合并,更名为西安市财经学校。随着西北地区财经人才逐渐饱和,在得知国家统计局准备在东北成立统计学校却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姜维之老校长主动提出可以率领西安财经学校教职工离开故土、迁往东北、继续办学。姜维之校长1949年进入培华,1952年担任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一人既当校长、又当班主任和代课老师。他对学校充满了感情,不忍学校停止办学。在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薛木桥的支持下,姜维之老校长带领教职工整体迁往东北组建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继续承担为国家培养统计类人才的任务。

这一时期学校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一切听从政府安排,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党为国效力教育,一心一意为新中国培养财经、统计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