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中心:
按照《西安培华学院关于组织开展“十五五”发展规划专项课题研究的通知》(培华校发〔2025〕7 号),共收到申报材料47项。在个人申请、基层单位审核、战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形式审查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和投票表决,最终有29项通过了立项评审,拟予立项。现对立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5月23日-26日。
如有异议或疑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以书面形式向战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反映,逾期不再受理。(联系人:王灏然 联系电话:85680093)
战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5月23日
附件:西安培华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专项课题研究拟立项名单
注:按照选题编号排列
序号 |
项目名称 |
选题编号 |
项目 负责人 |
项目参与人 |
所在单位 |
1 |
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研究 |
1 |
陈欢 |
陈倩、史晓眉、王法能、杨永庚、文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培华红色文化基因赋能学校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研究 |
1 |
郑金锋 |
李健、卢芳许、孙苛寒、姚萌、王一鸣 |
校长办公室 |
3 |
西安培华学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2 |
权勇太 |
刘慧、吕文静、王江茹、董莹、丁亚莉 |
学生服务中心 |
4 |
西安培华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
3 |
王兰 |
权勇太、石戎睿星、王江茹、刘慧、罗海芸 |
学生服务中心 |
5 |
立德树人视角下百年培华发展历程基因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
4 |
蔡亮 |
吕晓东、霍元敏、薛超飞、王佳思、李楚璇 |
党委宣传部 |
6 |
百年培华文化传承与学校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
5 |
王生高 |
马锴、邢娜、谷萍、田莉、吴丹萍、王玉儿 |
战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
7 |
基于产业匹配的学科专业集群优化机制与建设路径研究 |
7 |
楚文静 |
吴春娜、涂玉侠、张元芳、史雨灵 |
会计与金融学院 |
8 |
“四新”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 |
8 |
江凤香 |
刘斌、杨柏欢、李永红、张婉金、段兆瑞 |
会计与金融学院 |
9 |
“四新”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 |
8 |
李倩 |
田思雨、赵洁、赵彦红、裴文杰、刘天洋 |
法学院 |
10 |
基于“八大能力”模型矩阵的生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9 |
李卫华 |
王法能、史晓眉、陈欢、陶锦 |
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 |
11 |
行业标准化对培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
10 |
袁满 |
张予阳、张鹏、杨柳、张子墨、王迪 |
传媒与设计学院 |
12 |
西安培华学院“秦创原科创走廊”产教融合示范点建设研究 |
12 |
王辉 |
吴军政、朱凤霞、董蕾、王旭东、毛永刚 |
科研管理中心 |
13 |
新时代“四位一体”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研究 |
13 |
田沛 |
罗北荣、韩丽云、张译之、徐元敏 |
人力资源中心 |
14 |
积分引擎驱动,质量矩阵护航——双师双能型教师企业实践激励机制研究 |
15 |
王澍 |
张伟、苏光霞、李珍、戴煜轩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15 |
西安培华学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
17 |
李健 |
卢方许、孙苛寒、郑金锋、蔡亮、姚萌 |
理事会办公室 |
16 |
AI赋能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 |
18 |
全婧 |
赵巍、谷萍、邢娜、邢玉坤、张瑜珑 |
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
17 |
AI 赋能“教-学-评”质量闭环研究 |
19 |
田秀秀 |
梁小凤、张琨、胡博、刘路路、曹萍 |
传媒与设计学院 |
18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企-生”三位一体智能实训体系创新研究 |
23 |
周嫚 |
吴旺延、孟君、李永红、宋天妹、宋元梁 |
会计与金融学院 |
19 |
“需求牵引-协同攻关”的有组织科研机制创新及提升路径研究 |
24 |
刘清颖 |
朱凤霞、董蕾、越虹、李慧瑛、刘唯 |
科研管理中心 |
20 |
西安培华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 |
28 |
王鹏 |
李华、程文、李雨桐、侯雪晨、张菁 |
国际交流中心 |
21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伦理困境与应对机制研究 |
30 |
朱娟丽 |
沈永真、杨志梅、沈宝莲、王金娇、文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2 |
生成式AI赋能混合教学与人智协同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
30 |
白雅静 |
林青、张健、冯雯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23 |
新文科视域下“AI+陕西文化资源”驱动民办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转型研究 |
31 |
付丽伟 |
张伟、王斌、张萍、王中俊、贾昆诺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24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企-域”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研究 |
37 |
胡博 |
李旋、王佩轩、范迪 |
信息中心 |
25 |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赋能银发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培华乐龄学堂课程开发与混合供给模式为例 |
38 |
梁蕊 |
栾博强、南兵、王璐露、王斯文、蒙丽媛 |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
26 |
新时代培华女性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 |
40 |
孙晓梅 |
李蒙、王芳、刘境达、秦园 |
女子学院 |
27 |
民办高校申硕工作的策略思考—— 基于我国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14年:特征、成就与进路 |
42 |
王朋 |
罗新远、鲍伟、闫团结、沈毓娜、丁亚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8 |
民办高校申硕工作的关键因素与策略研究 |
42 |
王法能 |
史晓眉、陈欢、吴丹萍、王玉儿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29 |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满意度三维评价模型与职业认同度提升路径研究 |
43 |
张伟 |
付丽伟、苏光霞、王澍、李珍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