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六期教学沙龙:教学创新与线上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发布者:教师发展中心  [发表时间]:2020-05-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教学沙龙:教学创新与线上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4月24日下午,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思政部承办的第六期线上教学沙龙——“教学创新与线上教学设计案例分享”主题活动,邀请了来自全校各院系84位教师参加,在QQ群顺利举办。

本次教学沙龙由思政部教师鲁文英副教授主持。主讲人为三位具有资深教学经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简爱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霍艾湘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教师鲁文英副教授为大家分享线上教学设计案例。面对线上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如何实施?如何利用线上教学让学生上好课,三位名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简爱副教授——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诗化教学法

简老师主要从纲要课程定位和知识目标、诗化教学法与纲要课程教学、诗化教学法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她认为,诗歌是基于史实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其次诗歌是情感的表达,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下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诗歌的简短,精悍、内容集中明了的特点来讲述历史,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诗化教学帮助学生对历史内容快速准确理解,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内化知识、创新知识,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价值观的转变,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思政部简爱副教授教学分享

霍艾湘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线上混合式教学

霍老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部分进行深入分享。毛中特课程线上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内容优化的设计者、探究问题的向导、线上学习环境的建造者、网课学习经历的记录者、学习力培养的教练,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优化学生的素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6部教学法:从课前资源上传、音乐和故事导入热身活动、课中小组研讨分享、教师点评精讲、深化问题坚定四个自信、间或来个毛中特知识小游戏调动气氛、课后作业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提升综合学习力。

思政部霍艾湘副教授教学分享

鲁文英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线上教学体会

鲁老师认为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具有挑战性,我们在线上教学应该具备三个创新:备课理念创新、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思政部鲁文英副教授分享线上教学体会

参会人员结合自己的线上教学感受和经验进行了分享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崔浩副教授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感受。崔老师认为,诗意教学表达不是把某种观点赤裸裸地、直白地宣示出来,而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以丰富的哲理性诱发人的回味和思索,让人在朦胧的意境中获得某种深刻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真理的灌输性和诗词的启发性两方面做到平衡。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希望争取能在这方面出一批理论成果,建立一门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课。

听完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年轻教师都表示感触颇深、深受启发。

参会教师结合自己的线上教学感受与经验进行分享

参会教师对本次教学沙龙好评

最后,思政部副主任王袁媛对参加思政部的教学沙龙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她强调指出线上教学既是一次应急举措,也是我们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和推进改革创新的大好时机。希望我们思政课的教学在“一中心、两评价、三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线上教学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图文/教师发展中心、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