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传媒学院以QQ群直播的方式开展了线上授课示范交流分享会。教学副院长赵伟主持会议,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西娅、院长助理张荣花、教师发展中心王澍老师、传媒学院全体教师、各二级学院教师代表及传媒学院教学干事等2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议程
赵副院长主持会议,介绍分享交流的老师
本次会议由赵伟副院长主持,他介绍到,此次的线上授课示范分享会由传媒学院主办,也是我们培华学院本学期第一次全校教学沙龙活动。在特殊时期,根据学院的安排、按照教务管理中心重新的部署、结合传媒学院自身的特点,我们已经进行三周线上授课的实践。
传媒学院现有的六个专业当中,有五个专业都在进行线上授课,经过总结和反思,各个专业都积累了不少线上授课的方法和技巧。今天召开的分享会,一方面请传媒学院五个专业的教师代表分享线上教学的心得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各二级院、各职能部门的老师们在会后一起进行交流。

传媒学院线上授课示范交流分享会QQ直播截图
五位教师经验交流分享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黑梦奇老师。讲师,我校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

黑梦奇老师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老师黑梦奇分享课程《普通话播音与发声》的线上教学心得:
线上教学既是疫情迫使下的变化,也是教学思路改革上的创新。黑梦奇老师结合课程特点,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经验的分享。
-
课前:建议选择熟悉、易操作的授课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时间分配,保持课程松紧有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
-
课中:结合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主要选择“视频直播、线上一对一练习”等教学形式来进行授课。分享中以“语流音变“中“变调、变音”一课为例,通过开场、讲授、练习、检验和总结五个重要方面进行线上教学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课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少量的练习,通过微信实时互动等线上交流方式,帮助学生保持好的表达状态;在云班课中分享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后的拓展和延伸。
王鸿泽,优秀教师,新闻传播系“新媒工作室”指导老师。

王鸿泽老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老师王鸿泽分享课程《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的线上教学心得:
王鸿泽老师主要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反馈以及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本次线上授课的分享。
- 课程设计: 第一,平台选择:QQ群、云班课、腾讯课堂;第二,资源准备:在云班课中分享视频、链接、课件等多种资源;第三,流程设计:强调要提前对课程进行实践评估和有效备案。
- 课程实施:通过视频的录制授课、慕课资源的补充实施课程;授课过程中利用云班课进行互动交流,如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课堂测试等。
- 课后反馈:通过线上交流,搜集学生意见,做课程调整;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学生的最新想法和态度。
- 总结与反思:进一步加强课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突出重点难点;完善线上教学方式,打破章节限制。
王雪萍,助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多次参与国际电影节。

王雪萍老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王雪萍老师分享课程《广播电视概论》的线上教学心得:
王雪萍老师主要通过线上授课的课程定位、课前准备、课内设计以及课后补充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课程设计的分享。
-
课程定位:结合课程性质,主要通过大纲分解、教材选用、全过程考核安排以及教学平台的选择做了总结。
-
课前准备:通过云班课进行资料上传,轻直播、头脑风暴等进行活动设计、组织学生签到。
-
课内设计:腾讯会议进行课程的讲授,轻直播进行话题讨论;在讲课的过程中播放案例,并与同学们进行线上的实时互动讨论;进行线上随堂测试,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
课后补充:通过麦可思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到不足,及时完善;在云班课中在线答疑,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张晓露,新闻学骨干教师,曾经发表论文十多篇,2018年、2019年两次获得学校课件比赛三等奖,2019年在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张晓露老师
新闻学专业张晓露老师分享课程《传播学概论》的线上教学心得:
张晓露老师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线上教学背景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
-
线上教学背景分析:通过QQ群和云班课的灵活切换,满足授课、互动、讨论以及测试;通过精神状态、交际技巧、注意力、盘活资源、寓教于乐等方面设计教学。
-
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主要涉及互动法、演示法、任务推动法,通过新颖内容因材施教,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
教学过程:通过录播加直播的形式,结合有效的时间设置进行授课;注意情绪状态的导入,通过网络视频创设课堂情境。
-
教学效果:通过云班课进行时随堂测试和能力拓展;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利用麦可思问卷调查时刻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
教学反思:以变通应万变;吸纳优秀的教学方法。
聂婷,获得2013年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奖项,2016年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比赛优秀奖,2018年学院第三届应用型课程大赛优秀奖,主持参与过教学课程6项,省级课题3项。

聂婷老师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聂婷老师分享课程《舞台剧作》的线上教学心得:
聂婷老师主要通过教学平台的选择、线上教学的流程、教学设计以及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督导专家点评

传媒学院线上授课示范交流分享会QQ直播截图
督导专家梁淑云教授点评: 黑梦奇老师《普通话播音与发声》
第一,发挥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熟练掌握了网课授课的技术运用和步骤,授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合理。
第二,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黑梦奇老师基础知识扎实,对学生“一对一”的专业示范十分细致,通过这种方式,网络授课的优长之处被发挥,发音问题被现场纠正,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媒学院线上授课示范交流分享会QQ直播截图
督导专家马希凤教授点评: 聂婷老师《舞台剧作》
大范围网络教学开展时,年轻的老师首先上阵开始教学,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感谢各位老师们的付出。老师群体成为主播,总是一件可喜的现象,我们的知识含量、传播内容都可圈可点,通过两位老师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注意语速问题:建议网络授课的过程中注意语速的调节,可以稍稍放慢语速,一边同步网络的语音和授课进程。
第二,注意时间分配,用实例结合理论,合理的分段教学,同时也能化解上课当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这一点上张晓璐露老师的分享有可圈可点之处。
第三,对于学理概念等逻辑性知识点的输出,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进行课堂节奏调节,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媒学院线上授课示范交流分享会QQ直播截图
督导专家李引进教授点评: 王雪萍老师《广播电视概论》、王鸿泽老师《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
第一,精练课件,反复磨课,注重细节。
第二,熟练直播录播工具,把握语速。
第三,利用提问,增加互动环节,紧紧的抓住学生思路,张驰有度,注重创新。
第四,如果是直播,要多看镜头,要有交流感,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
第五,老师不要当主播,要当课堂的设计者、掌控者。
第六,丰富课堂,多点创意,使课堂活起来。
其他二级院参会代表点评
感谢传媒学院老师们的精彩分享,感谢督导们的专业点评,谢谢传媒学院提供的一次非常及时和有效的教学交流机会!
感谢传媒学院老师们的精彩分享,感谢张晓露老师的情绪调动法讲解,给我线上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今后还会继续请教。
感谢传媒学院老师们的精彩分享,谢谢传媒学院提供的一次非常及时和有效的教学交流机会!今天下午的分享会,受益匪浅。
赵伟教学副院长做分享会总结
感谢各位在特殊时期能够参加此次分享会,给予我们指导。
整整三周时间,培华学院在理事长的领导下,各个学院结合自己的情况,根据专业的不同,都在云班课平台授课基础上,结合其他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尝试,给传媒学院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传媒学院的教师们也在各系主任的带领下,通过集体备课,对个人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通过大家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线上授课的熟练程度和课程设计都会越来越好,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够实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通过此次线上分享交流会,希望能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同时传媒学院也要向各个学院学习,进行探讨交流,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完成线上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