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下午,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医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三期教学沙龙活动在至善楼8227室如期举行。本期活动主题为“律动的心-心脏生理”。活动特邀医学院基础系系主任马怀芬老师和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霍东泽老师作为沙龙活动的主讲人,各院系教师代表30余人参会。

(医学院教学副院长王菊宁致开幕词并做主题介绍)
首先由医学院教学副院长王菊宁副教授致辞,并做主题介绍。王院长强调心脏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它是人体的血液运输泵,就像一个水泵,能够推动着血液在全身流动,为机体的各个重要脏器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还能把代谢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通过肺和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它是生命的原动力。现如今,患心脏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今天邀请大家一起来了解心脏的生理结构,熟知心脏的工作过程,掌握心脏常出现的生理反应,做好心脏的保护措施。


(教学沙龙活动现场)


(医学院基础系系主任马怀芬讲心脏生理)
马主任从心脏的解剖结构开始讲解,然后是心脏的功能,并利用简单的“顺口溜”形象、生动的讲述了心脏的运行过程,同时还阐述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造成心脏病的后天因素。马主任重点讲述了心脏泵血的过程、动脉血压的形成以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最后还谈及冠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预防。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只有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霍东泽老师讲造型基础)
造型基础是艺术设计系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它是造型艺术从基础学习到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门侧重于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该课程通过素描写生实践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观察、认识、感受与客观表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描绘物象的客观造型能力,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审美素养,为今后艺术设计系各方向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使学生掌握写实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与一般规律;建立起视觉艺术的形体观念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素描的造型语言,揭示和表现物象的结构、形态、空间、质感、美感等要素;培养对客观物象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现场互动交流)
现场互动环节,老师们积极提问,就心脏的急救及特殊病情的处理进行咨询,现场气氛热烈。甚至有老师建议,今后这两个学院可以进一步深度融合,以医学绘画为契机,后期再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强化指导,使学生作品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扈国栋做总结讲话)
扈院长表示此次活动效果显著,与会教师们参与积极、发言踊跃,互相碰撞出思维上的火花,互相学习到教学内外的知识,今后我们将在贴合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应用上的沟通交流,使教学沙龙的意义更加突出,同时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