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与科技”|第九期“张老师の下午茶之锵锵三人行” 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2-27 [来源]: [浏览次数]:

2月26日下午,第九期“张老师の下午茶之锵锵三人行”沙龙活动在维之图书馆成功举办。本期活动以“教育与科技”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以及艺术教育中心的15位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在张老师的精心策划和张蓓、王斌两位博士的精彩分享中圆满落幕。

活动由张老师主持并率先发言,他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开场。首先,张老师全面梳理了AI技术的发展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AI从诞生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以及它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他特别强调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教学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随后,张老师深入剖析了AI技术对教育、教师及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冲击。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AI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AI技术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同时,张老师指出,尽管AI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灵魂的碰撞和启迪。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后,王斌博士以DeepSeek R1等具备深度推理能力的大模型为例,阐述了AI技术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他指出,这些大模型不仅提升了经典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的能力,更在类人思考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然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王斌博士强调,人工智能在知识技能方面虽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潜力,但在素养及价值观培养方面却难以取代高校教师的作用。结合培华学院应用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他建议我们在推广AI助力认知教学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并加强在心智学习、启发学习、群组学习、实践学习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和立德育人工作,为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师生教与学的新范式做好准备。

接着,张蓓博士围绕“人工智能在文科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局限”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文科教育领域已展现出强大的辅助能力,但在完全取代人类教师方面仍存在三大关键性障碍。首先,情感共振与个性化成长引导是人类教师的独特优势,这一点AI难以复制。其次,在价值观塑形过程中,人类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动态博弈和引导,这种教学策略源自教师自身价值观体系的持续进化,也是AI所无法替代的。最后,张蓓博士强调,当前教育行业面临的冲击更多源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非AI技术的冲击。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碰撞”,AI虽然可以作为强大的文本分析工具,但无法替代人类教师作为“活体文化载体”的功能。

在三位主讲人分享完毕后,现场的教师们纷纷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领域,就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素质的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有的教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尝试使用AI技术的经验,并探讨了其带来的利弊;有的教师则就如何平衡科技应用与人文关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本次沙龙活动,教师们不仅对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为未来教育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讨。通过本次沙龙活动,教师们对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为未来教育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