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号召,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深化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西安培华学院联合潼关县民政局、潼关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潼关县善爱儿童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构建了“校地联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理论培训+实践赋能”“文化传承+心理关怀”双轨并行的系列实践活动,推动县域儿童关爱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发展。
4月17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张伟、付丽伟,学生潜能发展中心韩赟、王旭、校团委陈天航等5位教师和4名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业务培训、文化浸润、书信互动等多元形式,为当地社区儿童工作者赋能,为留守儿童送关怀。
专业培训赋能:从“心”出发促成长
17日上午,在潼关县民政局主办的“2025年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上,西安培华学院学生潜能发展中心主任韩赟以“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谱——儿童性格观察与沟通赋能”主题开启培训课程。通过趣味心理游戏迅速破冰,并引入MBTI性格测试工具,结合真实案例与个人经验,引导参会教师深度剖析自我认知与儿童沟通技巧。“儿童工作需要兼具共情力与专业性,唯有先读懂自己,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韩赟强调。这种“理论引导+实践演练”的培训模式,为基层儿童工作者提供了科学化、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守护非遗根脉:在孤独中坚守的传承之路
17日中午,培华师生一起走进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潼关酱菜博物馆。这座曾亮相CCTV-4《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的展馆,生动还原了潼关万盛园酱菜的历史发展脉络。非遗传承人宋岗山带领我校师生观摩百年酱菜制作工艺,讲述非遗技艺背后的匠心故事。“非遗传承是条孤独的路,但总得有人走下去。”宋岗山的感慨令在场师生肃然起敬。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助理付丽伟表示:“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代代人守护精神家园的缩影,这种坚守精神应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养分。”
“潼心桥”项目启航:笔墨传情架心桥
17日下午,“潼心桥”书信陪伴项目在潼关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式启动。西安培华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生潜能发展中心与潼关县善爱儿童服务中心共建“教育公益合作基地”和“时光培你——心芽师资共研共建平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张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授牌不仅是合作的起点,更是责任的延续。学校将通过常态化师资培训与心理健康服务等举措,为留守儿童成长提供系统性支持。”
授牌仪式结束后,4名学子与孩子们围绕“未来理想”展开对话,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分享成长经历,并引导孩子们用画笔与文字描绘心愿。一封封稚嫩的书信,悄然搭起跨越城乡的“连心桥”。
活动在师生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镜头定格的笑脸成为温暖瞬间的最佳注脚。未来,西安培华学院将继续开展“校地联动”系列活动,为潼关县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和儿童群体提供公益服务。
“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张伟教授表示,“我们期待通过高校资源下沉,唤醒更多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让每一份孤独都能被看见,每一颗童心都能向阳生长。”正如潼关酱菜博物馆中传承百年的老坛,守护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久的信念。西安培华学院正以行动证明:爱的桥梁一旦架起,便能在时光沉淀中滋养出希望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