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办第三期“博途同行——教师职业发展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聚焦教师职业成长与学术能力提升,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读博经历与职业发展心得,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明确方向,锚定目标
活动伊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张伟主任对学校当前的读博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强调,当前教师队伍的建设需以高标准、强内涵、重突破为指引,鼓励教师们立足岗位、提前规划,将个人发展融入学校战略目标,以学术成果积累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心态转变驱动职业升华
会计与金融学院江凤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教师职业成长中的心态转变与价值追求。江教授就读于泰国南邦国际技术学院,她分享了跨文化学习体验,包括适应异国文化、利用国际教育资源进行学术研究,以及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视野的挑战与收获。她强调,教师需在个人成长、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间建立动态平衡,通过心态重塑、视野拓展和价值升华,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以终身学习应对教育变革,将个人追求与学校发展、社会服务结合,以卓越标准践行教育使命。
读博避坑指南与成长智慧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丽景老师结合自己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在职博士的经历,详细分享了读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避坑建议。她提到,从决定读博到备战多所高校,再到最终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入学后,她规划了学习进度,努力平衡工作、家庭与课题研究的时间。她坦诚地分享了读博期间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要求、研究方向的深入探索等。同时,她也强调了同门师兄师姐的帮助、每周组会的交流以及定期与导师的沟通对她挖掘创新点、保持学术热情的重要作用。此外,刘老师还系统梳理了读博过程中的“踩坑点”与应对策略,指出需避免“盲目择校”“信息孤岛”两大误区,建议全面调研目标院校的学费政策、毕业要求及导师匹配度,制定“保底+冲刺”双方案,并建立“导师-同门-学术圈”三级沟通机制,定期复盘研究进度,规避选题偏差风险。
分享环节后,教师们围绕读博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对读博政策、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也从分享教师的经历中汲取了宝贵经验,为未来的读博道路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本次“博途同行”教师发展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于学术成长的热情与追求。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学术人才,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