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打破职业倦怠的壁垒,一场以“当老师成为‘斜杠青年’”为主题的“师说漫谈”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活动于7月3日下午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杰老师担任主持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淑芳老师、传媒与设计学院陈风焕老师作为与谈人,众多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活动伊始,进入“破冰・看见‘多面体’”环节。在这15分钟里,每位教师在便签上写下2个真实爱好与1个虚构技能,随后随机交换便签进行猜测。猜错的教师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彼此在教师身份之外的“多面”形象,迅速拉近了各位教师之间的距离,现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紧接着,活动进入“漫谈・激活幸福感”环节。王淑芳、陈风焕两位与谈人依次进行分享,分享内容丰富且贴合主题,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


分享结束后,大家围绕投影展示的4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你的‘斜杠技能’如何反哺教学?”“分享一次因爱好获得意外幸福的瞬间”“哪些‘小确幸’能对抗职业倦怠?”“如果开设一门非专业选修课,会教什么?”这些问题如同“燃料”,点燃了教师们的交流热情。大家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了诸多感悟,深刻体会到“斜杠技能”和爱好对教学及个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随后,活动迎来“共鸣・幸福能量环”环节。在“幸福漂流瓶”步骤中,每位教师领取彩色纸条,匿名完成“当我不是老师时,我想做______,因为______” 的句子,之后将纸条投入透明玻璃罐。随机抽取纸条进行朗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而在“种子行动卡”环节中,教师们领取到再生纸书签,并在上面写下1个明天就能实现的,提升幸福感的“微行动”。

活动最后,全体教师举起手中的书签和“小惊喜”合影留念。刘杰老师结语道:“让这些种子飘进日常,它们自会找到生长的缝隙。”此次“师说漫谈”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环节设置,让教师们在互动与交流中重新审视自我,激活了职业幸福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