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月 七场讲座让历史走进现实

发布时间: 2011-06-01 浏览次数: 作者:

  

         2010年,文法学院举办的首届宣传月活动做了6场讲座,弘扬了传统文化,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5月,第二届“传统文化宣传月”活动又开幕了,本次共举办了7场讲座,分别在3503阶梯教室举行,每场300多人聆听。此次活动再次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拓宽课程知识,构建文明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著名龙文化专家庞进讲授《龙文化与当代学子》

        庞进先生是中华龙文化研究主任,协会名誉主席。他在国内外许多大学讲授龙文化颇受学生欢迎。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宣讲龙文化,获得轰动效应。4月21日,我校300多名师生共聚一堂,聚精会神地聆听庞进教授的精彩报告。
庞进教授从龙的三个发展阶段展开了精彩论述,他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图片,使讲解逼真生动,形象易懂。在谈及龙文化的精神层面时,他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民间的“九像说”中,龙是集各种动物于一体的,事实上就是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山川为一体的。龙文化中造福众生、尊重自然等价值理念,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在谈到其奋进精神时,庞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九句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勉励广大学子努力奋进。
在讲座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讲到精彩处同学们的掌声久久不息。这场讲座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在结束时,很多同学都纷纷请庞先生签名留念。

           著名服饰文化研究学者张志春讲授《我看经典款式》

       张志春是陕西省的民俗学者、服饰研究专家,陕西师大文学院民俗文化学教研室主任。在讲座中,张志春教授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冕服”、“深衣”、“长衫”及近现代“旗袍”、“中山装”、“唐装”等经典服饰款式图片。他指出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伦理性和时代性特征。它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追求适中美及和谐的情趣美,又追求意境的含蓄美。他说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从不同层面体现国人的涵养。对于外来的服饰文化,我们不能如孩子般敏感和心想言随,当以开放的情怀待之,在实践中解读,取其精华,结合我们传统服饰文化,运用现代的服装设计方法,使之不断拓展。”这场讲座对大学生如何着装、审美、培养气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唐诗研究专家师长泰教授讲授《唐诗与审美》

        师长泰教授是国际王维研究会会长,曾任西安文学研究会会长,他出版了《唐诗的审美艺术》等许多著作,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他的唐诗研究,含王维研究,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和我国香港等地区都有一定影响。
在讲座中,他从审美的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唐诗的魅力。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唐诗,从唐诗中汲取审美经验和热爱生活、追求创造生活的精神动力。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孙见喜讲授《读书与人生》

        孙见喜是著名作家,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贾平凹之友》网站主编。孙见喜书法作品清正刚强、骨力内蕴,有欧阳询意趣,被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传略收入《古国丹青画卷》,书法对联被中国画研究院和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收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卷)》。
       在此次讲座中,孙见喜告诉同学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阅读图书,二是社会实践。阅读图书是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直接从生活获取知识,二者并行不悖。古人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指从书本和社会两个途径获得知识。他鼓励青年学子用“三勤阅读法”博览群书,增长知识。所谓“三勤”就是“勤读勤抄勤写”,读、抄之外的写,就是知识转化,化人为已,吃进别人的,输出自己的。这场讲座使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对于转变学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著名文艺评论家王仲生讲授《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时期以来,陕西省的文学创作非常繁荣,这和陕西的文学评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陕西有力量很强的文学评论队伍,有一批水平高、作品多的文艺评论家,其中有肖云儒、畅广元、王仲生、李星、薛瑞生等著名文艺评论家。王仲生教授功底深厚,观念开放,在评论界享有很高声誉。在讲座《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王仲生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创作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尽管他年事已高,仍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车宝仁教授讲授《唐代全面开放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车宝仁教授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教育院校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作家,也是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在讲座中,车教授用独特的视角、丰富翔实的历史故事,指出唐代繁荣的原因:统治者胸怀开阔,气魄博大,有开放的思想基础,对国外的各种宗教思想全面引进,全面吸收域外各种艺术,同时中外经济文化全面交流,促进了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文学昌盛,使大唐成为历史上极鼎盛的王朝。
        这场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唐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自豪感,反映很好。 

                 马宽厚研究员讲授《陕西新时期的文学研究》

       马宽厚是作家、研究员,他的讲座《陕西新时期文学研究》对改革开放后的陕西作家的作品、资料等进行了梳理和评价,颇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通过这几场讲座,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活跃了学术气氛,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