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来,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毕业生15年来默默关心资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母的事迹,在我院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师生无不为农大毕业生群体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向本报述说感慨,抒发心声。
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围绕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的无私捐助行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社会需要诚信,大学校园应倡导诚信,而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的无私之举正是对诚信的最好诠释——金钱有价,诚信无价。同学们倡议: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自己锻造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为我校诚信学风的树立、诚信班级的建设、诚信校园的创建贡献一己之力。
一个人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做坏事。农大学生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爱的力量。我校副院长杨定君教授在才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的说:“从这件事中,深刻地折射出贵在坚持这一理念,同时也是一诺千金的真实写照。孔子提倡“仁爱”,其含义就是以仁为题,爱才能为之用,才有不竭之源泉。这种“仁爱”“承诺”“慈善”并不只是有钱人的举动。只要有仁爱之心都能成为其中一员。这件事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处副处长李爱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看到媒体的报道当时就流下了眼泪,这种坚守的诚信让我感动;不仅如此,李宝元父母的诚信也让他感动,两位老人十几年也信守承诺还完了七万元的爱心债,这让人心灵很震颤。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她希望我校大学生要持有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感恩之心,去回馈母校、回报父母。
对于大学生活及价值观取向的引导,学生科科长李体元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关于此事,我感受颇深。这件事中,26名同学执着付出的精神弥足珍贵,使我深受启迪。”他说这种精神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每一名大学辅导员学习的榜样,作为辅导员应将此事作为生动的教材,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心;要引导同学们,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将这种爱心、责任感、一诺千金的精神传承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从而体现大学生的素质。
我院学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河北农大同学的事迹让我很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树立了一座道德和信念的丰碑!诚信守约,关爱他人,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努力做到。同学们一致认为,这26位同学是伟大的,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所有人,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学习他们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勇于坚持的可贵精神。他们生动的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他们骄傲,自豪!”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