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专业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式发展,扎实推进审核评估工作,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专业建设定位,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工艺美术本科人才,工艺美术专业邀请行内专家举办“2022工美匠心——西安培华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术大讲堂第一季”

2022年11月11日下午,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术大讲堂(第一季)系列讲座第四场顺利进行,主讲嘉宾姜波教授以“时代与视觉一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审美品格”为主题展开本次线上讲座。

姜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简介:
1961年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泰国乌龙他尼皇家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委会常委理事、中国国际茶器具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姜波教授以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精髓为核体,阐释其在人类当代文化进程中所演绎其新的发生、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与当下的审美性意义,它抽离出来的时代性赋予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新的视野和概念:从而融合并进入了人类现代美学设计观念的史学价值。

姜波教授首先从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共性和区别性来讲解,陶器是人类文明起源的一种标志性。它的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的诞生是远远地早于青铜器以及其他材料的器皿的了。中国的传统陶艺作品素来深受广大的陶瓷爱好者的喜爱,而现代陶艺的风格与做工方面也与传统的陶艺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一种形式。同时所携载的特别具有的神秘性与抽象性是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可以了解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坐标。


随后,姜波教授讲到现代陶艺的视觉表现力与冲击力,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造型观念即语言的多样性,首先就是突破传统,无论是造型的设计,还是用料的组合。古时的陶瓷大都以陶泥和瓷泥等作为主要材料,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陶瓷已经突破了取材单一性的局限性,让原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各种原料的科学组合和巧妙搭配,让质地更好性能更强。所谓的空间处理,其实就是指陶瓷的内部空间,突破了样式和规格尺寸上的局限性。现代陶瓷则注重表面装饰带来的美观性,样式多颜色更丰富。现代陶瓷要发挥泥性、火的独特性——天然性。充分显现泥的天然性,在造型的表现上要顺势而为,强调浑然天成的美感。因此,陶艺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材料的本身特性上,体现材料的一次性概念:天然美感、天然特质、天然的优势。


姜波教授又以现代陶艺的品类与特性来为同学们讲述了观念陶艺、生活陶艺、日用陶瓷、环境陶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常所说的观念陶艺或表现型陶艺是以展现艺术观念为主要内容,艺术家通过对陶泥性质的独特演绎,对陶艺制作方法的熟练掌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经由陶艺这一特殊的形式淋尽致的表现出来。生活陶艺是以提高生活环境品味增加艺术情调,展现个人审美观点的现代陶艺,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搞好生活质量。日用陶瓷是花器以及观赏类陈设用陶艺作品。日用如餐具、茶具、缸、碗、灯具等。建筑卫生陶瓷: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环境陶艺是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派生出与人类生居环境相关的艺术。


姜波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所有层次的陶艺创作活动都可视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无论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还是宜兴的紫砂陶器,相当陶瓷的器皿造型用中国书法、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作为装饰。用写、绘、堆、雕、刻等多种手法来表现装饰的题材内容,可谓不折手段,各个时期都产生了一批载携社会文化的意蕴,其产生深刻型态及风格鲜明的代人文作品。现代陶艺的风格与赏析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只要是被大家认定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件不具备其种特点或风格,它是因艺术家个人的观念、兴趣、爱好、情绪等因素与材质、表现手法等的不同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新艺术形式。现代陶艺成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受到当代其他艺术多种形式的影响,并紧密相连。因此审美品味表现出形式多样化,新潮意识的风格也应运而生。

姜波教授精彩纷呈的讲座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向往,抱着对陶艺的热情,尤其是在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方面,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许多问题,姜波教授讲解了陶瓷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需要不断去感受与接触,直到形成自己的创作语言体系。讲座结束之际,工艺美术专业负责人贾亚丽老师感谢姜波教授通过这次讲座倾心解疑惑,同时特邀姜波教授为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这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今后的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对工艺美术专业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相信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一定受益良多,期待更多与姜波教授交流与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