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 正文
非遗传承||你不知道的刺绣——蹙金绣
发布时间:2019-09-2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刺绣俗称“绣花”,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云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我院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近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徐莹、教学副院长东会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带头人李媛副教授、杨周敏副教授、牛菲老师同蹙金绣非遗传承人马倩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的沟通,就我院成立蹙金绣非遗工作研究所意见达成一致,希望对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

人员介绍

马倩

女 37岁 祖籍陕西西安

自2008年开始对中国各刺绣种类进行研究,并于2010年起师从陕西省武功市馨绣创始人、省级非遗传承人计清老师,学习蹙金绣、平绣等刺绣针法技艺。

2011年起,侧重于唐代蹙金绣的系统性学术挖掘与研究,并将学术研究结果通过制作实物加以佐证。8年间,积攒了一定体量的作品与学术成果,未申请过技术等级。

2019年初,向雁塔区文化馆提交申请了《雁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蹙金绣》、《雁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倩》两项。

2019年9月,于曲江池畔某商业空间,开办了《唐.纹与绣》小型文化展示,期间展出了唐代宫廷服饰系列、唐代宫廷执扇系列作品,并定向邀请了部分学术单位和研究人员进行参观交流,以推动本土丝绸文化体系的建立和传播。

作品展示

蹙金是唐代刺绣针法中的一种,因为制作需使用黄金,所以只服务于宫廷贵族。将唐代宫廷刺绣工艺与唐代宫廷服饰进行结合,将刺绣回归到最本质的载体,表达出无比生动的艺术效果。很多物品都在多样性的向大众传播唐代宫廷装饰纹样的独特魅力。

唐代织绣实物的留世资料十分罕见,且多流转于海外,所以研究分析工作的直观性、客观性相对较差。研究工作只能参考唐墓壁画、敦煌壁画、法门寺地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日本正仓院、日本法隆寺的书面资料,再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论证与分析,从而实现初步的复原、活化、创新。

“回望长安绣成堆”已是悠悠千年,而今,我们这些富有朝气的青年女性,已经做好了再现盛世的准备。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唐遗宝” 系列文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宫廷金银器制作水准。金银器中的纹样,也是同时期贵族社会最为喜爱的装饰图案。我们将纹样拓出后使用同为宫廷制作工艺的“蹙金绣”进行再创作,从而有了“金舞纹”系列作品。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领导、老师与非遗继承人进行交谈

希望通过成立蹙金绣非遗工作研究所增强我院学生对于刺绣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探寻刺绣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促进对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增强我院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及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积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增强对非遗的危机意识和保护意识。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6号(高新校区) 邮编:710065

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邮编:710125

Copyright©2023 Xi'an Peihua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