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图书馆(新)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新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第二十四期(美学类)
日期: 2021-05-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名称

洛特曼美学思想研究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薇

索书号

B83/166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洛特曼美学思想研究》介绍了,打破同一,张扬差异,建构包容广泛差异性的价值观念,是经后现代主义思潮洗礼后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洛特曼为该共识的建立发挥了独特作用。其美学思想继承巴赫金对话主义,吸收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精髓,同时深受布拉格学派启发,以异质要素差异共存为核心要义,主张对立统一,构建“结构即解构、解构即结构”的整体结构和“二元即多元、对立即对话”的对话关系,颠覆同一,激活差异,以实体转向关系,逻辑回到历史,语言走向话语。作为一种思维范式,洛特曼提供了一种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可资借鉴的范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洛特曼体现了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的文学理论变迁,对“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名称

美学导论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大卫·E.W.芬纳;汪宏 译

索书号

B83/180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美学导论》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全面、简要的介绍。《美学导论》分为“经验”、“对象及事件”、“意义”和“判断”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审美”的意义和范围,分析了“审美经验”和“审美特性”的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审美对象的性质、“艺术”的定义以及创造和再创造等问题;第三部分对艺术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包括艺术解释、有素养的观众、意图谬误、艺术解释多元化、艺术审查以及艺术表现自由和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等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艺术判断的问题,包括定义“美”的三种传统方法以及艺术批判等问题。《美学导论》以问题为导向,而非完全根据人物及时间顺序来组织思路,既体现了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特点,更突出了美学观点的思辨逻辑性,有利于读者,尤其是美学初学者掌握了解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作者在论述美学观点时善于结合生活的例子,使晦涩抽象的美学观点易于理解,从而加深了《美学导论》的可读性。此外,《美学导论》附录以纲要的方式呈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简要、清晰地归纳了西方美学重要的运动和哲学家的观点,并以时间顺序明晰地阐释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变化。

名称

审美解放研究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卢衍鹏

索书号

B83/182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书稿以马克思审美解放为指引,立足中国文学现实和文化状况,从审美解放的含义入手,深入剖析审美解放的生成、实现和困境;以点带面,举例论述审美解放在政治语境、经济语境、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将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与社会现实、学术前沿相结合,使审美解放研究趋于深入。 书稿分为三编十七章,导论是作为方法的审美解放,上编是审美解放的政治维度,由*至六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的多维生成、审美解放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解放、政治语境中的审美解放、审美解放与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审美解放与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中编是审美解放的经济维度,由第七至十二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学体制的重建、审美解放与“传媒—文学”的张力、审美解放与“公共领域”的想象、审美解放与“日常生活”的凸显、审美解放与“私人生活”的症候、困境中的审美解放。下编是审美解放的文化维度,由第十三至十七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转型、审美解放与文化发展探索、审美解放与影视叙事策略、审美解放的困境。结语是未完成的审美解放。

名称

现象学美学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郭勇健

索书号

B83-069/7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的最终成果。研究涉及哲学家和美学家十人,即胡塞尔、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这十个人物,几乎每个都是大师级的人物,都值得单独用专著来研究。事实上,中国学界此前对于现象学美学的研究也只是个别性、局部性的,本书基本上是首次对现象学的系统研究。美学史往往涉及“历史阶段”的划分。根据以上名单,现象学美学史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现象学美学阶段(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存在主义美学阶段(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诠释学与接受美学阶段(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

名称

中国美学“狂怪”范畴研究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玉强

索书号

B83-092/75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西方美学对于狂、怪皆有论述,而“狂怪”则是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狂与怪的精神在先秦已露端倪,至唐代二者开始合称,至宋代,“狂怪”进入文学艺术批评之中,成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它反映的是古人粗头乱服的精神变态,代表的是一种极致的狂放、怪诞之美,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所崇尚的中和美的解构,是中国美学多元化的表征。中国美学狂怪范畴在近古的生成演化,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共同孵化影响的结果,蕴含着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审美意识,是中国美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可以和西方美学对话的重要范畴。 本书从中国古代文论、书论、画论等领域通观狂怪范畴,对中国美学狂怪范畴的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审美内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中国美学体系,也可为中国美学参与世界美学对话,提供话语资源。

名称

美在自然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蔡锺翔

索书号

B83-092/83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美在自然》分上、下两编:上编考察自然论从哲学到美学、从萌生到发展的历史轨迹,厘清了文艺自然论的几个阶段;下编主要是对“自然”作为*审美理想的地位和“自然”的美学内涵展开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自然论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此外,还探索了“自然”的制约因素,说明“自然”并非神秘不可捉摸,辨析了与“自然”相关的某些范畴,显示范畴之间的亲缘关系。全书力求对“自然”作出准确的现代诠释,一切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不作悬想和臆断。

名称

志情理 : 艺术的基元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胡家祥

索书号

B83-092/84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按探源——征实——发微的顺序全面整理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志”“情”“理”三个范畴。首先主要从宏观的哲学视角切入,描述范畴的历史演变,展示前人的认识所已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然后从艺术批评层面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相关观念,诸如“言志”说、“缘情”说等,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后落实于发掘古典范畴的丰富内涵,努力会通中西,连接古今,实现创造性地转化,以期确立传统范畴在现代美学理论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全书条分缕析,立论切实,新见间出,既充分地占有了史料,又深入地进行了阐发,较好地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名称

百年中国美学史略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章启群

索书号

B83-092/85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美学有三大理论遗产:*是蔡元培、朱光潜等为代表介绍的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第二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为代表的立足于中国人美感独特性的美学理论;第三是以蔡仪、李泽厚、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中以李泽厚等人的“实践美学”成就*,影响*,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界的主流理论。“实践美学”与蔡仪和朱光潜的美学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截然分开。因为,“实践美学”是马克思主义这根藤上结出的瓜,李泽厚、朱光潜、蔡仪的美学在这个根本理论上是一致的。而从王国维和宗白华等人的观念和方法中,可能找到中国美学健康发展的正途,找到在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中国美学理论的不二法门。基于这种考虑,本书不是一种中国美学一百年的编年史,而只是把一百年来能够称作学术研究的中国美学著述梳理出来,勾勒一条大致的线索,以当下中国美学研究现状作为一种批判与反思的立足点,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学术发展的一种内在惯性和理念,为21世纪的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历史的参照。因为,对于中国美学的很多问题,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很多方面,著者也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名称

颓废审美风格与晚明现代性研究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妥建清

索书号

B83-092/97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选题通过运用布封“风格即人”之说以及钱钟书的发挥性阐释,阐发了晚明社会审美风格、文学审美风格及其关系。晚明士人躲避宰制儒家所追求的崇高精神的规约,不仅以生命扭曲的自放生活表征出怪诞化的社会审美风格,而且也以艺术化的社会生活表现出精致化的社会审美风格。晚明文学审美风格作为社会审美风格的投射,亦表现出综合化、精致化等特征。选题将此种审美风格与西方浪漫主义、魏晋个性解放

西方个人主义进行比较、辨思,揭示其所表现的个性解放的现代性意义。

名称

朱光潜美学十辨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夏中义

索书号

B83/168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朱光潜留给百年中国美学的背影堪称厚重。夏中义著的这本《朱光潜美学十辨》以“文献—发生学”方法来系统透视《朱光潜全集》。此书全部章节,曾以单篇专论在2006—2011年刊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复旦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此书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初版。

本卷附录此书初版序《当代人文学术批评家的崛起与写作》(刘再复)、初版跋,还有二文:《“文献—发生学”方法与朱光潜学案》,原载《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7期;刘锋杰《从阿尔都塞到夏中义——<朱光潜美学十辨>的“症候阅读”法》,原载《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名称

西方美学史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朱光潜

索书号

B83-095/19/1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直今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最后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专题研究。作者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西方美学史》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美学大师和美学流派为经,以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问题为纬,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西方美学流派与美学大家的思想,评判其得失,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学习西方美学的必读经典之作。

名称

美学的境界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作者

宗白华

索书号

B83-53/45

典藏部门

新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宗白华先生*精要的美学篇章,宗白华先生是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他的作品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对中国书法绘画及艺术中的意境、空灵、时空意识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内容涉及美学原理、中国艺术、西方美学等众多类别,是学习美学与艺术的必读书籍。

信息来源:文献建设部 高婷婷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peihua.cn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