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图书馆(新)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新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第二十六期(历史类)
日期: 2021-10-09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名称

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

托马斯·特劳特曼 著,王岚,程彤校译

索书号

K351.03/8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直到现代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亚民族国家,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港口。阿拉伯海上密密麻麻的大帆船将印度文明的智慧与富庶,载向了东亚、西亚、北非和欧洲。作者摒弃繁复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动叙述了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建构的历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兴起,下迄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涵盖印度次大陆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印度次大陆5000年丰厚的文明史全景。

名称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岭南商业网络与历史地理研究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宏岐,黄忠鑫,郭世强

索书号

K928.6-53/5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一本论文集,书中从环境变迁、人文历史等方面,从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政治地理与聚落地理、历史文化地理三个角度,对我国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读。对世人了解和研究我国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名称

香港故事:

五十个独特视角讲述“百变”香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闵捷

索书号

K926.58/12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香港故事》由新华社“香港故事”栏目中精选的50篇作品构成,分为风物地理、历史天空、人物志、众生相、生活百态五个板块。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香港,如果你想避开“水泥森林”找个特别的角度进入,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懂香港的50个独特注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闵捷,新华社高级记者,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赴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大学。1992年进入新华社对外部从事对外报导工作,现任职于新华社亚太总分社。

名称

独立宣言: 一种全球史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阿米蒂奇著,孙岳译

索书号

K712.41/6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本书对1776-1993年之间的独立宣言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独立宣言的简要概括,主要是“独立宣言里的世界”和“世界上的独立宣言”;二是11篇著名的独立宣言。该书不仅提供了一部独立宣言里所反映的世界历史,同时也提供了著名的独立宣言的文本,让读者一窥其详,分享它的宝贵精神财富。《独立宣言》一书以实例简明扼要地展现了真正的跨国度历史撰写法的潜在力量,通过展望美国疆土以外的世界,阿米蒂奇改变了我们对美国独立宣言意义的看法,借助对独立宣言这一既有时间性又具永恒性的文献的审视,他对现代世界的形成基础方面重要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

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侯外庐

索书号

K220.7/71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国家、生产方式、社会阶层及关系、阶级、文明起源等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侯外庐在本书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结合上古中国的相关史料,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独特规律,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很多独创意义的见解对中国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开创性著述。

名称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何兆武

索书号

K0-53/43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何兆武先生主编的这部书,是一部有关近现代西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选集。这里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其涵义大致相当于当今西方通常所谓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以及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史论”。全书选取51位历史学家,以出生年代为序,分别介绍其生平、主张,并节选其代表性著作,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书籍之一。

名称

东域纪程录丛:古代中国闻见录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裕尔著, 考迪埃 修订,张绪山译

索书号

K207.8/68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东域纪程录丛》是英国著名学者、汉学家亨利·裕尔最重要的作品。西方学者对于东方的兴趣由来已久,并撰写了关于东方的大量著述,裕尔试图把这些著述加以搜集整理,使得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东方,认识东方。因而,本书涵盖了裕尔所能接触到的该领域几乎所有文献。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同样可以从中了解到西方人对于东方的认识和看法,更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裕纪程录丛》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名称

国家宝藏:

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鲁鑫杨效雷 孙立田

索书号

K86/10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从100件文物的解读出发,梳理了整个人类从史前到如今的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先分为十章,代表将人类历史先分为十个历史时期,在每一个章下,各分列十节,具体各用十个文物来讲解从文物描述到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从微观到宏观的展现过程,使得阅读起来有张有弛,并不如有时“大历史”叙述的枯燥。本书很多图片都还绘制了细节的展示和解说,使读者也能有艺术上的启蒙与熏陶。因此,本书应该说是一本较为优秀的通俗历史类读物。

名称

六朝佛教造像

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费泳

索书号

K879.34/8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对外输出。以往由于佛教实物的缺乏,无法验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辉煌,导致对朝鲜半岛、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认识,多注重北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条件进一步论证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南六朝的主导性作用。本书对中国与海东地区佛教造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东晋、南朝的佛像样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白凤时期造像的影响和传播路径,确立六朝在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先进地位。

名称

史记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司马迁 著,杨燕起 译注

索书号

K204.2/177/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为史家之绝唱,空前之杰作。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划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该书记载了自远古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

岳麓书社“全本全注全译”《史记》共九册,全本无删减,简体横排,内容有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底本精良,吸纳了最新的整理点校成果。注释广采众长,力求准确详细,生僻字注音、释义。译文力求精准,读来通顺流畅。

本书译注者为杨燕起教授,数十年专攻《史记》,相关著作和论文颇多,是著名的《史记》研究专家。

名称

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武红丽

索书号

K879.04/4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部关于考古学的著作。中国美术考古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在不断发展,需要理论上的集结。本书包括史前美术考古、先秦美术考古、秦汉美术考古、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考古、隋唐美术考古等内容。

名称

社会性别视野下

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

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

李澜澜

索书号

K825.6/932

典藏部门

女性研究资料室(一层研修室内)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李澜澜的教育部课题研究成果,以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及其产生的“冯小青现象”为例,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的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作者的分析中,揭示出明清之际,女性文人虽然囿于家庭生活的院墙,但她们逐渐将触角探出家庭,对人生与爱情有了自我新的认识;男性文人对冯小青的评价与认同,则体现出他们对家国、个人命运的关注。

名称

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阿拉纳著,林华译

索书号

K73/5

典藏部门

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四层北)

内容简介:

在《银、剑、石》一书中,秘鲁裔作家玛丽·阿拉纳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纪实写作将三位当代拉美人的故事与拉丁美洲过去千年的历史无缝编织在一起,从而阐释了自前哥伦布时代至今,定义拉丁美洲的三个恒久主题:来自外部的对资源的无尽索取(银)、挥之不去的暴力阴影(剑),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联历史与现实,抛开“胜利者视角”,阿拉纳尝试挖掘拉丁美洲的独特经历奠定的“本性”,勾勒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态与命运。

名称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孙兴杰

索书号

K540.7/1

典藏部门

中厅社科借阅区

内容简介:

“东方问题”是国际关系史中经久难解的问题,贯穿于帝国、霸权和区域等多种国际秩序的变迁之中。巴尔干半岛是“东方问题”中的焦点,是多个帝国的多重边缘地带,在帝国、霸权、民族国家的博弈与冲突之下,巴尔干半岛成为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帝国、宗教形成的文明的冲突,帝国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博弈,欧洲国际体系对巴尔干国家的深度介入,民族国家构建与个体身份认同之间的冲突等多条断层线构成了“巴尔干化”的逻辑。在国际秩序变迁中,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的爆发点,在帝国向后帝国空间的惊险一跃 中,“巴尔干化”的幽灵一直在盘旋。

信息来源:王梦延

编辑:赵峰涛

校对:高婷婷

审核:闵波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peihua.cn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