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服务广大师生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 2015新学年伊始,我校图书馆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为教学科研服务。
——重视馆藏体系构建,不断优化馆藏资源结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载体。我校图书馆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及发展需要,体现 “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教学性”的文献资源建设思路,制订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案,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其基本思路是:注重数字资源建设,坚持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总体兼顾各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合理性和均衡性,确保重点文献和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特殊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以读者为中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图书馆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服务模式,实行“大流通、大开架”模式,充分体现"藏以致用"的原则。将馆内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合并,实现藏、借、阅、检、流、咨、管等一体化文献服务体系。简化借阅程序,使读者在馆内借书、阅览、自习,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真正让读者做到以馆为家,同时给予读者更多的便利和满足。“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实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跨越。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我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进而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同时,延长开放时间,保证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周开放时间平均达108.5小时,远远超过教育部周开放时间不低于70小时的规定。图书馆服务器24小时全天候运行,读者可随时利用电子资源。更新标识、导引,安装、更换地插,每层设立直饮水系统等一系列措施,为读者建立安全、文明、幽雅、和谐的读书环境。
——发挥教育职能,做好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推进阅读学分制,加强读者的文化素质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读者综合能力。从编印图书馆读者指南到大一新生入馆教育、实地参观图书馆、举行文献检索课、专题培训讲座到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就业、创业的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帮助读者提升整体素质,促使图书馆为满足读者需求而不断发展、进步,从而推动了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