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中文系教师参加“第七届创意写作高峰论坛”
日期: 2023-08-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8月5日至7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王玉玲、宋丝雨参加了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的“第七届创意写作高峰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出版社主办,以“创意写作的新经验与新挑战”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围绕创意写作前沿教学研究成果、工坊制课堂、国际化教学、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等话题做深度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对写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看待ChatGPT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第一个话题。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杨庆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黄平教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沈念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谈。

杨教授认为ChatGPT与人类写作属于两个不同的语库,其在打开现有语库层面还是有可期待的价值的,如果ChatGPT与人类必有一战那也是在语言层面。杨教授强调创意写作的“基础逻辑”是培养文化产业的从业者,“超逻辑”是培养作家。黄教授认为ChatGPT能给人提供丰富的资料,也会给一般的写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写不出情感丰富的细节及有高度的代表性作品。黄教授介绍了华东师大创意写作硕士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使与会教师对该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沈老师认为ChatGPT数据库可以给写作者带来很大的帮助,也会给写作者带来压力,使其重新理解作品的原创性问题并思考写作的价值。沈老师强调了创作的在场感,创作要与当下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密切关联。

5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王宏图教授主要围绕“创意写作教学的坚守与新变”,向与会教师分享了相关的经验和思考。王教授认为应拓宽创意写作教学的领地,将科幻、推理等类型小说写作纳入创意写作教学范围。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原有的教学模式也亟需改变。除了基本的文字功夫和写作能力培养外,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成为重中之重,应从原有注重自我表达的培养路径,转向自我认知、自我创造的轨道。

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故事写作营”特约写作导师叶伟民老师以“从思维到实践,故事写作技能全拆解”为切入点,为大家带来了一次生动的体验式课堂,内容具体细致,操作性强。

6日下午,上海大学许道军教授以《大学创意写作》《故事写作》《故事工坊》为例,介绍了创意写作的通识课、概论课与分体写作课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讲述方式、学习方式等,内容全面系统。

7日上午,中山大学的戴凡教授主要开展了以“创意写作教学与世界文学交流”为主题的讲座。戴教授介绍了英语国家和中山大学创意写作的教学经验,着重分享了中山大学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创意写作与翻译”“中山大学作家写作营”的教学实践过程。

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刁克利教授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创意写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创意写作带来的文学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刁教授细致讲解分析了“成为作家的12个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新思考和创意写作视域下学术研究的新思路。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主讲专家对创意写作的教学、科研和发展方向做了充分深入的分享和讲解,与会教师对相关问题都有了更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均表示受益匪浅。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