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7月28日-8月1日,以“AI技术助推课堂教学变革与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工作坊在西宁市举行。中文系教师崔雅男、王玉玲、靳晨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工作坊共举办了五场讲座,知名教育专家汪晓东、周屈兰、赖国雄和马涛围绕AI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变革性应用,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家汪晓东老师详细讲解了AI技术在教学资源制作中的多种应用。他现场展示了如何使用腾讯智影、chatgpt等AI工具,实现绘图、音频生成等,帮助教师快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汪老师重点演练了如何使用剪影软件,制作数字人播报乃至制作教师本人的数字人,以及如何使用“图文成片”功能,快速生成微课视频。
周屈兰教授在围绕“AI赋能课程建设”的主题讲座中,详细讲解了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通过知识图谱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与转化。知识图谱不是简单的思维导图,在配合数字技术下,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链接到教学内容和测试反馈。
赖国雄教授在讲座中,探讨了“多模态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教学资源制作的创新影响。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教师现在可以利用多种模态(如文字、视频、图像等)结合生成内容,从而丰富教学资源的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马涛老师在讲座中强调,生成式AI在课堂教学中所能提供的实时反馈与个性化学习体验,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乏的。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教学数据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老师们对AI技术在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潜力有了更加具体细微的理解。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迭代,AI不一定会替代教师的位置,但是不使用AI的教师可能被能够使用AI的教师所替代。AI技术对课堂的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正在于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不断参与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