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组织罗彤、王思雨、陈金雁、王美杰四位教师于7月赴昆明参加高教国培(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举办的“教改、教研项目选题创新、申报指导与论文发表”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为期四天,会议内容涵盖了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研项目的选题创新方法、项目申报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和发表流程,旨在加强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入理解,掌握教研项目的创新选题与申报技巧,并提高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能力。

7月27上午,四位青年教师与其他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开幕式过后,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现任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杨润勇先生针对一线教师撰写教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帮助青年教师理清教研课题的申报思路。下午,吴旭平副教授结合个人参赛获奖经历,同参会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备赛经验,他强调青年教师应当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
7月28日,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朱桂萍为参会人员讲解了适用于不同教学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享了基于ADDIE 模型的混合式教改项目申报要点。
7月29日,清华大学教授于歆杰为参会人员讲解了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过程性评价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并结合清华融合式教学改革经验向参会人员分享建设融合式教学改革与考核评价的要点。
7月30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高雪芬分别从教改论文写作发表的生态环境、教改论文选题来源与研究方法、教改论文框架搭建与写作流程、教改论文常见问题与投稿指南四个方面帮助与会人员梳理论文从选题到发表的流程,帮助与会人员掌握如何规避教改论文写作与投稿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改论文发表成功率。

会后,四位教师一起讨论自己的学习收获。王美杰老师说:“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项目申报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专家们的见解和指导不仅提升了我的研究视野,也让我对如何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王思雨老师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于如何将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一直存在困惑。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提炼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有深度和广度的教研项目。同时,我也掌握了申报技巧和论文发表的策略,这对于我提升教学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陈金雁老师说:“专家们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让我对如何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此外,研修班中的互动环节,使我能够与其他教育同仁交流思想,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路径,这对于我的专业成长和学术发展都重要意义。” 罗彤老师说:“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挖掘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教研项目。此外,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获得了新的灵感和视角。专家们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让我对教学改革的实施和论文发表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我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教师们表示,通过本次学习大家对如何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地申报教研项目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此次培训与学习,各位青年教师们对如何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地申报教研项目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各位青年教师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