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我院教师受邀参加第八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日期: 2024-10-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第八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界》编辑部和长安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新航道西安学校协办。我院外语系教师沈忱、袁琳受邀参会。

论坛设有外语学科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及8个平行分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围绕国家翻译学应用、机器翻译、大型语言模型等主题,展示最新成果,探讨翻译学者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为翻译学发展提供了前瞻性见解。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三军教授比较了不同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指出其在质量和稳定性上的显著进步,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劣,为未来人机协同翻译提供了重要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指出,中国特色术语外译中,官方译文与学术界译文存在差异,应基于译者角色确定科学的翻译原则,以产出更准确、传播力更强的译文。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分析了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提示工程在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了思维链提示及RGC(检索、生成和制约)等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西安交通大学桑仲刚教授界定了敦煌俗体诗,指出其涵盖敦煌学郎诗和王梵志禅体诗等作品,具有文学和民俗学价值,为文化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

北京语言大学Nick Lambson教授指出,AI的质量评估和自动译后编辑提升了生产力和准确性,多模态能力实现文本、音频和视觉的无缝集成,为行业创新带来新机遇。

论坛汇聚了近200位翻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外语学科进步、人工智能时代术语翻译方法论的建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沈忱老师表示,作为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教学与研究者,应关注人工智能背景下跨文化翻译教育的新趋势,助力学院国际化英语人才的培养。袁琳老师指出,翻译教学不仅要聚焦技术革新,还应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

此次研讨会为我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激励学院在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上的不断探索。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创新,培养兼具翻译技能和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为语言服务和国际交流贡献“培华智慧”。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