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12:50分,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组在1302教室召开了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组王越老师主讲,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组老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
王越老师以《基于语言习得机制的第二语言教学探讨》为主题,借助生动的案例和相关研究理论,剖析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应用。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者的年龄、语言环境、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学应紧密围绕这些核心机制进行设计和优化。
王越老师主讲发言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当前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足。教师应遵循语言习得的科学规律,采用沉浸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先进教学理念,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对话,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听力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听力材料,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组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国际中文教学经验,分享了如何在课堂中融入语言习得机制的教学策略。贾晶老师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身语言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程组组员积极讨论
翟佳桦老师则提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造更加真实、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创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热烈讨论,课程组老师充分认识到了将语言习得理论深度融合于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未来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