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中文系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研究”学术沙龙
日期: 2024-11-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4年11月27日14点,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研究团队在1209教室举行学术沙龙。此次活动聚焦传统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并邀请了傅绍良教授进行现场指导,为大家提供了诸多深刻的学术建议与启发。

(一)个性化学术指导:细化研究方向,激发创新思维

会议伊始,傅绍良教授针对团队成员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进行详细指导,为每位老师提供了具体的学术建议和研究思路。

张静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诗词意象解读的研究目标,计划进一步深化对诗词意象的探讨。傅绍良教授举例分析了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深入解读了其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并鼓励张老师围绕一个作家、针对一类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指出在学术研究中要有针对性和深度。

兰兰草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宋代游观类行记的研究,并向傅绍良教授请教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傅绍良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研究题目是创新的源泉,建议她通过细致的史学与文学的关联分析,先明确选题,再推动研究的深入。

张宜婷老师表达了对研究方向的犹豫,傅绍良教授对其博士论文《唐代焉耆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安西四镇的研究在“一带一路”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其基于博士论文继续申报课题,并拓宽研究视野。

王丽丽老师计划研究陕西籍作家的困境书写,傅绍良教授对这一研究主题表示认可,并建议她研究陕西籍作家如何在作品中反映地域特色和个人困境,挖掘出不同作家的共性与差异。

张萍老师的研究方向为《红楼梦》的文学传统与互文性,傅绍良教授高度赞扬了其著作《千年回响:<红楼梦>对<史记>的接受与传承》,并鼓励她继续深耕这一领域,整理前期积累的资料,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张萍老师发言

(二)学术技巧:标题的创新与学术写作的提升

会议期间,傅绍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一篇研究论文《杜甫退朝后的曲江饮酒诗及其醉中史笔》,并从拟定题目入手,讲解了如何通过一个创新性的标题为论文注入新的活力。他指出,学术论文的标题不仅要简洁明了,更要能准确表达研究的创新点和核心观点。傅绍良教授鼓励团队成员在选题时,深刻理解主题,找到独特的切入角度,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入研究。

(三)总结发言:深耕学术,分享成长

会议最后,傅绍良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对团队成员的热情与投入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建议大家从一个明确的方向入手,持续深耕,两三年后必会有所收获。傅绍良教授还特别指出,学术交流与分享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鼓励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提升个人研究水平。

傅绍良教授总结

此次学术沙龙为中文系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学术指导,增强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傅绍良教授的具体指导和思维启发,为团队成员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样的交流与指导,中文系教师将继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持续挖掘和创新。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