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12月6日至12月8日,中文系主任张萍、副主任朱红梅、文学课程组王玉玲、语言课程组王美杰四位教师赴暨南大学参加“首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并实地考察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调研暨南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及效果。

本次研讨会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00余位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分两场主旨报告和五个分论坛。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暨南大学刘新中教授等学者分享了数字人文在文学、语言学、史学、古籍整理、考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语言科技、智能时代与古籍整理、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的最新研究成果。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既拓宽了人文学科研究的新领域,也使传统的人文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张萍老师表示,学者们的成果分享为我校中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新的方向。我校属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传统中文学科知识,更需要结合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
参会老师还考察了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彭志峰主任就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做了深入探讨。据彭主任介绍,数字人文课程的开设、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建设对暨南大学文学院的本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实践平台,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和理解人文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中文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此次研讨会不仅拓宽了中文系教师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更收获了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的宝贵经验,中文系也会在将来的工作中加快数字人文建设的步伐,促进中文学科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