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中文系《史学名家选讲》课程组开展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
日期: 2025-05-3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化史学典籍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5月28日13时,《史学名家选讲》课程组在1306教室开展了以《日知录》《文史通义》和其它史部要籍为核心研讨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530154734

《史学名家选讲》课程组教师参加研讨活动

活动伊始,教师们结合日常教学实际,纷纷抛出在备课过程中的想法和遇到的难题。王思雨教师提出,在讲解《日知录》这类内容广博、思想深邃的典籍时,难以精准提炼核心要点,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的平衡;陈金雁老师对于《文史通义》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成为一大困扰。针对这些共性难题,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解决办法。

随后,研讨进入核心环节,教师们围绕《日知录》《文史通义》和其它史部要籍,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备课重点的确定以及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对于《日知录》,翟佳桦老师认为应着重挖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融入教学;王思雨老师认为在《文史通义》的教学中,强调要突出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史学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针对其它史部要籍,陈斯瑶老师认为要引导学生从其它史书中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微信图片_20250530154821

翟佳桦老师分享《华阳国志》讲课思路及流程

在研讨过程中,翟佳桦教师以《华阳国志》教学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具体做法。她强调要以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价值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常璩笔下古代西南地区的独特风貌及其蕴含的治理智慧。例如,在讲解《蜀志》或《巴志》相关篇章时,她提出“《华阳国志》如何展现巴蜀地区‘沃野千里’与‘天府之国'的形成过程?其中蕴含了哪些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书中记载的‘西南夷'及其与中原的互动,对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何启示?”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史料研读与主题辩论,激发学生对地方史志的兴趣。同时,她还注重将《华阳国志》中反映的地理认知、民族融合、地方治理经验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和谐等当代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纵深眼光与文化认同感。翟佳桦老师的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如何挖掘地方志书教学价值的生动范例,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微信图片_20250530160823

《史学名家选讲》课程组教师交流感悟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为《史学名家选讲》课程组的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经验共享与思维碰撞,教师们不仅解决了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还拓宽了教学思路,为后续课程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组教师们一致表示,今后将持续深化此类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史学经典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努力打造更具深度与温度的史学课堂,让史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