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23:09:5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 1
  • 2
  • 3
  • 4

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学工 >> 基层党建 >> 正文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构建“432”基层党建模式,推动学院整体工作
日期: 2023-10-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四融、三强、两提升的“432”基层党建融合模式。四融是指: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党建工作融入科学研究;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服务;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三强是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两提升是指:提升基层组织力;提升党建引领力。

一、“四融”

学院党委共有13个党支部,党员共计543人,其中教工党支部3个,党员85人,学生党支部10个,党员458人。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一)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

学院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工作思路,切实的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学院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作,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及党外认识的意见建议,形成共识,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学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学院辅导员成长档案、辅导员日常考核管理办法、辅导员月度考核管理办法,为辅导员配备科研导师,制定辅导员办公室管理办法以及通过辅导员大练兵将辅导员的九大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目前学院的各项工作有专人,各项研究有专人,学生管理有专人,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专门配备了负责老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召开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党建工作融入科学研究。

学院党委创新性地提出了“四融三强两提升”的党建融合模式,以“五个到位”和“七个有力”为指南,积极培育“省级样板支部”和校级“标杆院系”的建设工作,坚持打造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和科研型党委。近年来省厅局级项目立项8项(教育厅专项1项,西安市社科1项,省社科联4项,省体育局2项);校级课题立项15项;横向项目25项,合同经费合计125.77万。发表学术论文45篇,学术著作4部,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三)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送文化、送教育、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服务社会地方发展需要,引导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贡献社会。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深化社会实践项目内涵建设,为每一个团队配齐配强管理和业务“双导师”,鼓励实践内容紧密围绕专业开展,得到专业指导,有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有效促进“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发展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近年来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共组建近百支队伍,立项了55支队伍,重点立项50支队伍,一般立项25支队伍,3支队伍团中央立项,搭建8个劳动教育基地。

(四)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目前学院的各项工作有专人,各项研究有专人,学生管理有专人,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专门配备了负责老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召开了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三强”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学院党委定期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通过党内法规学习、开展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坚定政治立场、遵守党纪国法、践行学术道德、坚守职业道德、接受群众监督。全体教工党员签订《西安培华学院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和《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担当。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对标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强抓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工作思路,切实的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教学的核心地位,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以学生中心的主旨,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各个环节,构建了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政”为主阵地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环节。本年度,栾博强、付丽伟、梁蕊、王丽丽4名老师负责的《音乐》《大学语文与写作》《跨文化交际》《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项目获得校级立项,栾博强和付丽伟2名老师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其负责团队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了做好项目孵化,2022年学院立项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19项。依托学校党建研究中心申报校级党建课题16项。孙佳媛等多名老师获得“课程思政”等教学赛事奖项。

三、“两提升”

(一)提升基层组织力。

学院以党建引领为建设理念,注重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融入到党建中,力求实现党建带动专业发展,专业助推党建提升。学院党委依托学院公众号开辟了,人教er有话说网上建议平台,建立心灵信箱,学院班子成员添加学生干部微信(梁蕊添加各班心理委员,南兵添加各班团支书微信、赵洁添加各班学习委员微信、韩斌增加各班班长微信),搭建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连心桥”,广泛征询师生党员群众对我院基层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困惑,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学风建设、舆情处置、解决热点难点等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渠道。截止目前,共收到建议反馈197条。其中涉及公寓设施类56条、校园服务类19条、学业类29条、餐饮后勤类15条,及日常建议45条。学院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已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院系无法解决的,也已积极向有关部门上报,配合进行处理。目前共已解决建议反馈185条,解决率达到88.4%,此反馈处理渠道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二)提升党建引领力。

学院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引领和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内涵建设、文明校园建设、创新团学工作、安全稳定等工作中,扎实推进落实学院在学科建设、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使我院党建质量显著提升,“头雁效应”突出鲜明。 为使党员珍爱政治生命,铭记党员身份,传承培华精神,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我院党委针对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希望党员同志,牢记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旗争辉,为中国梦做出贡献。近年来学院党委共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90余次,累计参加党员超过1500人次。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