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第十二期青年教师工作坊培训于2022年5月13日下午在格物楼J102举行。此次培训以“以学为先,让学习发生”为主题,由外语系主任胡小花副教授主讲,7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

培训伊始,胡老师与大家交流选题的由来。作为一位听过多名教师课堂的督导,胡老师分享了自己听课心得,确定了本次培训关注的教学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想法。在分享的过程中,胡老师以部分教师的课堂为例,总结出教师优秀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胡老师对教师认真备课,教师优秀的基本功等方面给予肯定,但是胡老师也指出,课堂上如果没有知识内化的过程,没有训练的过程,那么学习可能就没有发生。同时,胡老师指出,我们学校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果教师只讲授理论知识,或只关注学术研究,那么无论教师的基本功多好,学术能力多高,都不一定让学习发生。
胡老师在培训中强调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要“以学为先,让学习发生”。那么作为青年教师如何让学习发生呢?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胡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从以学为先的概念、发展、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在谈到以学为先的特点时,胡老师引用了陈佑清教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基础,了解学生先前所学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的联系。在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是完成学习内容所达到的目标,教授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接着,胡老师指出教学行为可分为传授型和指导型。传授型教学行为是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指导型教学行为则是指教师通过互动、答疑、指导和示范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模式。胡老师以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例,解释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激发动机、提供选择、说明价值、开放共情等策略。
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胡老师设计了一场头脑风暴,帮助青年教师理解今天所讲的内容。活动要求青年教师按专业分为5-6人一组,让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情进行分析,设计一节以学习为中心的课,每组安排一名教师做笔记,活动结束后进行汇报,课程内容为白居易的《忆江南》。法学专业的老师结合自己学科重逻辑、重证据的特点,认为诗歌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阐述论点并用论据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从诗歌中找出了适合幼儿的知识与情感目标;中文系的老师从诗的理解和欣赏层面切入,并挖掘出生态审美等课程思政元素;英语专业从翻译和口语方面设定了课程目标并设计了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日语专业老师则认本诗可以与日本的诗歌进行对比。在这个活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且都从中得到了启发。

胡老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次生动又形象的培训,向青年教师讲解了如何做到“以学为先,让学习发生”。在培训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胡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