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14点至16点30分,中文系召开了以“诗词创作研究——律诗之谋篇布局”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旨在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诗词创作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和韵味,从而在相关方面的教学及科研中获取更多研究技巧和方法。本次会议诚邀李晓刚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主讲,由中文系张静副教授主持,全体中文系教师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

李晓刚教授在诗歌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颇丰,著有《终南集:陶轩主诗词》《诗词创作概论》等作品。本次研讨中,李教授以诗歌的创作和应用性为切入点,引出了诗歌创作该如何进行“谋篇布局”这一主题。
首先,李教授对自己的著作《诗词创作概论》一书的大致内容做了简单介绍,此书分为上编诗律、中编词律和下编诗词创作方法与技巧三部分,书中将诗词的格律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
随后,李教授主要抓住下编诗词创作方法与技巧中的“谋篇布局”展开了详细讨论,通过列举诸多名家名诗的作品,依次分享了诗歌创作中“起-承-转-合”的方法。讲述中李教授再三强调“承”与“转”的难点与重要性,并结合杜甫的《蜀相》《登楼》、元好问的《秋怀》等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详细分析了“承”与“转”的关系与方法。

李教授还在研讨中分享了很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优秀诗歌作品,进一步解释他是如何运用“起-承-转-合”来创作诗歌作品的。在分享中,他还提出了自己在诗歌研究和创作中的主张——“带着原创进课堂”,李教授希望通过教师的自主创作,来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并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教师研讨环节,张萍老师、王琳老师和王安欣老师结合自己对诗词的学习和创作经验,向李教授请教比较实用的创作建议,并对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诉求,中西方诗歌的对比,诗歌创作的创新等问题与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通过研讨,也让老师们深刻体会到诗歌创作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方法和技巧,更要凭借浓厚的真情实感和文学底蕴。
最后,张静老师对本次教学研讨进行了总结,她鼓励中文系的老师应该多向李教授学习诗词创作方面的方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并紧紧抓住自己细微的感受,在诗词阅读、学习和创作中有更多的探索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