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中文系举办线上文化活动(二)——元宇宙背景下的社会角色和文学伦理
日期: 2022-01-1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2年1月13日19时至21时,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成功举办2022年度第二次线上文化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元宇宙背景下的社会角色和文学伦理”,由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当代陕西研究会秘书长王晓勇教授主讲,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兼中文系主任付丽伟副教授主持,中文系教师代表以及各年级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付丽伟主任首先对王晓勇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介绍,随即分享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王老师通过EDG夺冠、Facebook更名Meta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例子解释了元宇宙的起源以及元宇宙时代的涌现带来的代沟危机。

其次,王教授联系哲学领域的相关概念,说明了元宇宙和形而上学的关联性以及现代哲学意义上的“三体”。他指出,“三体”代表着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此外,王教授还借助《失控玩家》《阿凡达》《头号玩家》等影视作品,结合NPC、赛博朋克等概念揭示了社会角色问题的实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元宇宙视域分析社会角色构成的新颖观点。他指出,我们可以用玩家角色和非玩家角色去理解社会角色的构成,例如社会中的圣人、君子等理想人物可以看作非玩家角色,他们起到了完善社会叙事结构的作用。然后,王教授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视角去看待文化导致的人类处境的双重性,并为我们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角色建构的特点。最后,在一首歌曲《孤勇者》中,王教授结束了他的分享。

接下来是自由发言环节,首先发言的是中文系教师王雅。王老师联系文学作品《堂吉诃德》指出元宇宙是一种可以自由穿梭的虚拟空间,而堂吉诃德不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和科技就能够进入自由穿行的境界,元宇宙的终极状态或许不需要技术而是靠意念就能够实现愿望;其次,王老师联系文学创作中的元叙事概念,从小说艺术理论出发去看,堂吉诃德就是元叙事。元叙事主要指作者有意识地透露文学创作的虚构性,自觉暴露作品的虚构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揭穿了文学创作的神话。王老师还谈到,塞万提斯还聚焦了阅读的元叙事,关注读者阅读的方式。在文本中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走火入魔,没有任何客观的判断力,混淆了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虚构的距离,亲自实践骑士小说中的情节,拒绝用现实的眼光观察世界,用阅读去看世界。塞万提斯希望读者建立理性清醒的阅读态度,打破对文学作品和作者的迷恋和迷信。最后,王老师提出疑问:元宇宙让现实与虚幻没有距离,塞万提斯让现实与虚幻有距离,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理解?

随后,中文系教师张瑾也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元宇宙彷佛是一个远方来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现象。元宇宙并非一个新的发明,它不仅是虚拟世界的互动,还在于跨越空间,提供参与感和沉浸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元宇宙所代表的是科技背后认知的颠覆和话语的变革。张老师还谈到和哲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人们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元宇宙颠覆了空间认知,使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模糊,元宇宙创造出的拟态环境意味着新媒介的到来。在对身份概念的理解上,元宇宙中的化身更像是复制或者是构建了一个主体,虚拟身份和主体身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悖论关系,主体如何证明自身身份这一问题也值得深思。

接下来,马佳豪同学谈到了从唯一到多元的转变,元宇宙启发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勤加思考,才能摆脱控制和被支配的地位,最终认清现实,达到自我突破。

随后,中文系教师庞蓉指出,王老师拉近了元宇宙和人的距离,回归到人的存在问题。元宇宙是一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我的媒介。通过元宇宙,我们能够通过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世界,不要将元宇宙神话。

然后,中文系教师覃茜茜提出元宇宙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VR技术,而阻碍VR产品真正实现普及的首要原因正是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本身。VR作为一种“媒介”的技术物质性不可被忽略,因此现阶段的元宇宙难以实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人们从一个“现实已经破碎”的世界“逃脱”,而“逃进”的则是一个程序化的机械循环的社会。这其中的“悲观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罗璟同学从《西游记》《刀剑神域》等几个例子入手表达了自己对元宇宙的看法,展示出了中文学子丰富的阅读量和卓越的理解能力。

至此,本场线上文化分享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元宇宙的话题启发了大家对科技、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思辨,意义非凡。大家在踊跃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充分体验到了学术交流的乐趣。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