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面对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的突袭,原有的平静生活被打乱,但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系的师生们,停课不停学,同心战“疫”,“上演”着暖心与温情,用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交流提升自己。1月9日下午16时至18时,法学系教师、兼职律师赵彦红老师通过腾讯会议特意为法学系的同学们带来了2022年的首次讲座,此次赵彦红老师为大家讲解的内容为“《民法典》背景下抵押权及保证合同应对策略”。
在讲座开始前,赵彦红老师告诉法学系的每一位学生在疫情期间要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管好自己,不相信谣言,不造谣,不传谣。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能战胜疫情。同时赵彦红老师强调到法学学习内容课程多,特别是民法,刑法难度大,同学们要列好时间清单,对应各自的学习科目,列出学习计划,发现难理解的问题,应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
在讲座中,赵彦红老师首先提到担保制度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变化内容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更是最难操作的一个难点之一。结合《民法典》《九民会议纪要》及相关司法解释,赵彦红老师从一般规则与实务分享两个方向,详细解读了《民法典》中的担保制度,其中包括担保的一般规则、责任范围、租赁关系等难点问题。她表示,担保是日常生活中常规的动作,而本次讲座将从担保体系、抵押权实务、保证合同实务、担保人之间的追偿问题四个大的方面来展开本次的讲解。
赵彦红老师便利用思维导图,简单明了地将整个担保体系分为了形式意义的担保和实质意义的担保,为同学们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担保制度框架体系。

在赵彦红老师讲到关于不动产及不动产上的权利设立抵押权规则和动产设立抵押权规则时,重点强调了抵押合同是从合同,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也无效,完完全全地体现了担保合同的从属性。

当讲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赵彦红老师以生活中的4S店买车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动产抵押权对抗效力的限制。当讲到保证期间,赵彦红老师强调到这是同学们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难点,不知道也不理解什么是保证责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同时做好笔记。并在最后补充了一个自己认为担保制度变化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担保合同效力独立性的约定的法律效果,再次开阔了大家对于担保制度变化的认识。

最后赵彦红老师对法学系的学生提出要求,要学好民法,踏实好基础学科,这样才能在法考中甚至在未来的实务操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赵彦红老师希望在座法学生们都能制定好疫情期间的学习计划,化困难为动力,在耕耘与奋斗中探索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