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外语系在1501教室进行教研会议,就“基于一流专业标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打造部分基础课金课”开展专题讨论,系主任甘世安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并发言。

甘教授指出: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只有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体系,营造持续改进文化,才能保证专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一个专业从诞生到慢慢成长再到发展成熟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专业建设须有良好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收集相关信息,找出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完善和持续改进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把持续改进作为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提升专业内涵,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矢志不渝地坚持持续改进理念,才能不断丰满专业建设的羽翼,才能保证英语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验收。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包含的育人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施课程思政。我系应将一流专业标准与课程思政相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基础课金课。

英语专业副教授党黎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现实活动,发生在具体社会现实之中,因此教学活动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有心思的教师可以主动利用这一点,把教学活动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意识、重大事件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英语专业副教授郗海燕在发言中指出,课程体系的重构应着力体现“学生为本”“学生中心”理念,充分考虑并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开设如信息技术运用与处理类、文学文化类、英语商务类等多种类型模块化选修课,拓宽学生的专业和学科视野,让课程学习既能立足当下,又能面向未来。

甘世安教授总结时说道:思政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国内外形势、新闻热点等。而英语新闻能很好地将语言学习与时事政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英语新闻话题广泛,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多样性,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通过英语新闻,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到时事资讯,又能学习到新鲜的热点词汇。以此为契机,借英语一流专业之东风,把外语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