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际教育学院感恩节主题活动---纪念姜维之诞辰90周年培华诗颂
日期: 2016-11-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国际教育学院感恩节主题活动---纪念姜维之诞辰90周年培华诗颂

添加时间:2016-11-24 14:34:2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在感恩节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国教人怀着感恩之心回忆这位老人——老校长姜维之先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的激情、生命似乎永远在燃烧,燃烧过后,我们看到的是人格、胆识、智慧的结晶。姜维之老先生的音容笑貌渐行渐远,但老先生的光辉业绩却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培华人的心中,世代相传。

姜维之,教授,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四十年代末即执教于邵力子先生及夫人付学文女士、杨虎城将军及夫人谢葆珍女士共同创办的西安培华女子职业学校。自1952年起历任西安培华财经学校校长、西安市财经学校校长、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校长、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校长、西安培华学院院长。先后担任西安市政协委员、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理事等职。

姜维之校长出身于比较殷实的家庭,中学毕业时他的父亲望他继承祖业,以使姜家后继有人。当时正是我们国家抗日战争时期,他不甘心寂寞,不甘心操守家业,竟成了家庭的“叛逆者”,只身一人从河南老家来到西安求学,寻求报效国家之路。从40年代后期起他开始走进教育事业,走进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其夫人傅学文女士以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士在西安创办的培华女子职业学校任教。从此与祖国的教育事业、与培华结下不解之缘,他25岁就当上了校长,一干就是50多年。

漫长的岁月中,他历经艰难坎坷。1958年,正当他而立之年,宏图初展的时候,被错划为右派。他受尽磨难,当过农民,做过苦工,蹲过牛棚,直至1978年得以平反,回到教育岗位。早年就读于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原国家物资部部长柳随年的夫人、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的夫人、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等一批杰出的女性、老校友白发如霜重返母校看望老校长时,回忆起当年求学的情景感慨万分的说:“那时校长夫人每天在院子里给几十个娃娃做饭,姜维之既当老师又当校长,还要当班主任”。正是因为他曲折坎坷的经历铸就了他刚强、自信、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一位记者采访时,他曾说:“我要把失去的二十年抢回来”,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培华的事业中。老校长经常教育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无私奉献不索取回报”。他对财富不追求,直到2007年11月20日他与世长辞的时候,已为国家积累下几亿的资产。老校长清正廉洁的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仰。

老校长为了培华夜以继日的工作,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对自己积劳成疾的眼睛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办培华女大之初,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选择了“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他身兼双职,既是校长又是三个经济实体的董事长及总经理,平时在学校上班,晚上和双休日处理公司业务。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务,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但他只拿一份校长的工资,实体收入他一分钱也不要。他说:“我办经济实体目的是为学校开辟一条财源,补贴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教职工的福利,让学校的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档次”。更鲜为人知的是校长一家人几十年如一日住在南院门市委老家属院,不到35平方米,没有厨、卫的房间。分配新住房时他不要,培华高职盖的住宅楼他也不要,都先分给教师们。就在这35平方米的小屋,培育了子女和儿孙;留日博士、现任培华院长姜波也是从这小屋走出去的,直到他留学回来,校长一家依然挤在这小屋里,直至2000年才住上市教委分给他的一套住房;老校长在吃的方面更是不讲究,别人以为凭老校长的资格、地位,在吃的方面一定很讲究,起码每顿饭两菜一汤这是普通人的食谱。但校长很节俭,据一位在培华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说:“老校长在十三中当校长时,就和大家一样到食堂排队买饭,因工作忙,经常去的晚,尤其在冬天买到的多是凉饭菜,但他从不说什么”。校长这种简朴的生活保持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眼睛不好,校长夫人每天到餐厅跟大家一样在普通卖饭窗口买饭,从不要求特殊照顾。校长夫人常说“校长从不挑拣,从未说过什么不好吃,买什么吃什么,什么都能吃”。按说80高龄的老人了,也应该讲究点营养,再说辛苦一辈子了,也应该享受享受。但老校长几十年如一日,生活习惯一成不变,始终保持艰苦岁月的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他经常拿出个人积蓄资助贫困学生,出资十万元给学校设立奖学金还出资十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党员基金。更值得我们敬仰的是校长刚正不阿、公事公办、一丝不苟、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建一所学校是多么不容易,从征地、办理各种手续、筹措资金等,各种环节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老校长不辞辛苦,四处奔波,上下求索。但他从不做违法的事,从建校初期开始就经常遇到一些承包建筑的承包商,为了揽生意,送钱送物进行拉拢,都一一被校长拒绝,同时也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收礼,不利于国家和学校的事坚决不做”。

老校长的思想一直影响身边的人以及所有教职工和学生,老校长的人格魅力已形成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培华精神,培华人正在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时刻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老校长家悬挂的一幅“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下九泉”的中堂,足以说明老校长无私无畏为后人造福的一生。

作为学生要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激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老校长的精神在不断激励着我们,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我们更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