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畅想丝路”诗歌论坛
日期: 2018-07-0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我校成功举办“畅想丝路”诗歌论坛

添加时间:2018-07-02 15:10:09

6月27日下午,由我校主办、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畅想丝路”诗歌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的应邀与会嘉宾有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方英文、国家一级作家叶广芩、上海《青年报》编辑陈仓、冰心奖获得者徐芳、著名评论家仵埂。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副校长刘越莲教授、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延风、常务副院长梁蕊及中文系师生四百余人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利侠主持。

理事长姜波致开幕词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利侠主持论坛会

首先,由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博士致辞,他对与会嘉宾和师生表示了热烈地欢迎,强调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向方英文先生、徐芳女士和陈仓先生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对现场加盟培华的三位教授,现场师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和期盼。

姜波理事长向方英文先生颁发聘书

姜波理事长向徐芳女士颁发聘书

姜波理事长向陈仓先生颁发聘书

在主题发言环节,徐芳女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四十多年的诗歌写作情缘和经验,强调了诗歌与青春之间的情感联系,鼓励大学生用诗歌记载自己的青春,让诗歌成为承载自己生命体验的重要形式。七〇后作家陈仓先生以自己艰辛坎坷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诗歌与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诗歌是文学的皇冠,高质量的小说也都具备有诗歌的气韵。诗歌是照亮艰难人生路的明灯。方英文先生从“诗”字的字形结构出发,认为“诗”是寺院外边的谈话,是具有了邈远境界的世俗生活。就像美一样,诗歌也是无处不在的。方先生的发言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强烈反响。李延风院长结合自己旅美的学习创作经验,采用主客体互换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诗歌,观点角度别致新颖。

在交流互动环节,各位嘉宾分别对自己的代表性诗歌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徐芳女士的诗歌细腻婉转,方英文先生的诗歌境界辽阔颇有哲思,陈仓先生的诗歌贴近生活以小见大,李院长的诗歌则体现出了文化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仵埂老师在肯定了以上诗歌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思想的沉潜与悠远在诗歌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刘副校长作总结发言

刘越莲副校长认真聆听了此次论坛中各位嘉宾、老师和学生的思想碰撞,从诗歌的本质、作用和论坛的价值等方面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希望有机会作进一步的商讨和交流。

合影留念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