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 新目标 新气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圆满召开
6月28日下午,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在国学馆召开了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会。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峰教授,西安文理学院李志瑾副院长,陕西工人报副主编郝振宇,西安开怀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王乐涛以及中文系的老师们参加了论证会。本次会议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利侠教授主持。

论坛会现场
论坛会首先由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张静老师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汉语专业负责人张萍介绍了汉语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讲解,并认真审阅了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本次方案修订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达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李继峰教授认为:要把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要把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要把每个教师的长处与课程相结合,让我们的课程特色更鲜明。其次,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学生应能写会说,这是中文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由小诗、绝句、现代短诗起步,再写家常散文、叙事散文、文史散文、文化散文、学术短文,一步步由易向难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这样的长篇学术论文。本科的课要开的有一定的难度的课,要开点有学术性的课,要选一些焦点课,便于把本、专科区分开来!
李志瑾副院长说: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要压缩,课程不要排的太满,要给学生与社会相结合的机会。因为现在的网课平台,有些已取代了基础课平台。让学生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参与社会工作的活动中多想想创新创业的事,多与社会磨合。此外还可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与一带一路相关、与学生就业密切联系的课程,如影视欣赏、公关礼仪、实用应用文写作、新媒体与数字传媒等!
郝振宇编辑说:企业非常需要能写会说的人,这个市场非常大,但现在很多名校毕业生却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他认为中文系的学生能做到文章写得好、字写得好、口才好,达到这三好,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他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宽基础,让学生有批判意识。宽基础,就要多开一些通识课,因为中国古代一直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有了批判意识才比别人站得到、看得远。学校要培养复合性人才,学生要精读核心书籍!
王乐涛董事长认为:中文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只要在校认真多读经典书籍,走向社会后,这些读过的书就可以成为向前走的资本!他用自己拍电影、办公司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宽松的校园环境是最好的多向探索期,学生应珍惜四年大学的美好时光!
大家一致认为:中文专业应培养有情怀,有素养,有思想,有眼界,基础宽,能力强,适应面广,能写,能说,善于人际沟通,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这样的人才会在社会上大受欢迊,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会后全体与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