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共谋发展——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到江苏高校考察交流
2019年5月7日至11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张静老师、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罗妮老师和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付丽伟老师一同前往江苏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和南京信息管理学院进行了学习交流。本次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专业在文化传播及文秘方向的人才培养上寻求新的思路,同时,学习其他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

通过几天的学习交流,老师们收获颇丰。南方院校在办学思路方面较西北地区更加灵活,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江苏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分为文秘和师范两个方向进行招生,师范方向有着多年成熟的培养经验,在课程设置上,有着更多具有更强针对性的课程,例如在专业理论课中开设了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育基本原理、学习心理等课程,在专业实践课中开设了教师高级技能训练、1周的教育见习、8周的教育实习等课程。由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90%以上能考上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招考,就业质量较为理想。文秘方向的课程设有行政学管理、档案管理学、文秘对外宣传等课程,在实习方面将前几学期为期一周的校内见习和后面两学期的校外实习相结合,充分保障了专业见习和实习的良好效果。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英语课程的开设比例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近,并且对学生提出了在英语方面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在获得英语四级、六级证书的基础上,冲刺专业英语考试。该专业学生获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的比例接近100%,说明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性。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是公有民办二级独立学院,与我校办学层次相同,具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该校开设有汉语言文学的师范方向、文秘方向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拥有独立的校内实训室,满足文秘方向的实践授课需求。在实践方面,这所学校可供借鉴的地方主要是其在实践方面的安排,即实习包括一、二、三年级下学期为期一周的实习,以及8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方面实行了学分兑换的制度,使学生可以在实习、考研、考证几种选择之间依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切换。在学生文字功底的培养上,也下了比较大的功夫,建立了第一学年的职业认知、第二学年的公文、文种练习及改错练习、第三学年的办事和办会能力训练这样持续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此外,教师代表还顺访了南京信息管理学院的档案专业,主要学习和了解了他们在文秘档案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工作的开展,该校在课程设计将上理论与实践课紧密结合,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教师代表对江苏三所高校相关专业的的课程设置、实习模式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推动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也为后期的校级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