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文系成功举办“关于文学史与专题课程的衔接问题”教研活动
日期: 2019-04-2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中文系成功举办“关于文学史与专题课程的衔接问题”教研活动

添加时间:2019-04-25 10:09:44

2019年4月24日下午2点,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在1402室举行了本学期第4次题为《关于文学史与专题课程的衔接问题》的教科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主任罗妮老师主持,本系专任教师李世忠教授主讲。

首先,罗妮老师对这次活动主题的产生和目的进行简单介绍。中文系教师的文学素养普遍较高,但面对学生,如何将文学史与专题课加以衔接,这是值得认真思考和讨论的。

接下来,由李世忠老师主讲,李老师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文学史与作品选在给学生讲解时所占的比率应该分别为多少?”就此问题,李老师首先肯定了作品选的重要性,认为理论是源于作品的,文学史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应着重讲解作品选,将讲解作品放在首位,从作品的解析中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李老师对比了多个版本的文学史教材,提出游国恩版本的文学史年代久远,马工程版本里很多观点比较新,但不够全面,因此建议老师在教学中要比较多个版本,还是要多讲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此基础上李老师提出了文学史与专题课的衔接问题。李老师讲到在对大三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时,明显发现学生的基础非常差,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全无,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无法深入地讲解。例如《唐宋名家选讲》专题课程,老师只能是对文学作品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分析,这无疑是对前一阶段知识的重复讲解。文学史课程应该是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搭建,专题课应是在此基础上的拔高,应是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而由于学生文学史基础太差,导致专题课根本无法正常教学,那么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特点,应该如何展开教学呢?李老师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想办法改变学生底子薄的现状,这就要我们每位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先逼着学生阅读作品,然后慢慢让其克服惰性,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之后罗妮老师就李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指出可以从文学史课程的学习难度与本校学生学习特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区分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发掘出有潜质的学生。

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各位老师也积极发言,展开了讨论。吕明凤老师提出作为文学史老师确实对“如何能有效展开作品阅读?”这一问题比较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认为,以其多年的教学经言而言,应对作品进行分类,另外可以拟定课后问题,问题要具体,是学生必须阅读了作品才能回答的,而不是百度上可以随便查到的;王增智老师谈到了他求学时,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王中俊老师介绍了在他的课堂上是如何将理论与作品穿插讲解的具体方式。

最后,李世忠老师还建议各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本人科研方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便于深入分析作品。

活动尾声由罗妮老师就今天的活动主题进行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圆满成功。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