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汉语专业学子前往诗经里进行文化采风
日期: 2018-12-1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汉语专业学子前往诗经里进行文化采风

添加时间:2018-12-17 08:16:55

12月14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专业18级部分新生在吕明凤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诗经里进行文化采风活动。师生们共同观赏了有关诗经的牌匾以及实体化的景物,并观赏了风雅诗颂的表演,深切体会到了《诗经》这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三千年前,周王朝丰、镐二京建都于沣河旁,绵延八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文明盛世。沣河是诗经的主要发源地和编撰地,相传周公辅佐成王,以礼乐定天下。这诗礼文化的文化核心以及具体体现正是《诗经》。诗经原名“诗”,春秋时期孔丘删诗,而后有今天的305篇。自汉代奉儒学为经典,所以又称为 “经”。《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 《诗经》的核心内容;“雅”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颂”分 “周颂”、“鲁颂”和“商颂”,有诗40篇。诗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作用,尤其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作中国文学之祖。孔子传诗于子夏,又有三家为其做注解,今仅存一家,世人称为“毛诗”。诗在古时是可以吟唱的,可今天对于乐谱早已失传,今天我们只能透过文字去体会诗背后的韵味。

(图为风雅诗诵)

诗经里是全国首个《诗经》主题特色小镇。诗经里的建设均以诗经文化为魂,将《诗经》所涉及这块土地上所有的风物、民宿、音乐、人物等,都转化为现实的景观和建筑。在这里,有国风广场、鹿鸣食街、关雎广场、小雅书社等等一系列与《诗经》相对应、相融合的建筑和景观,更有诗经礼乐盛典呈现。在诗经里,可于中国古琴博物馆,观经典唐琴陈列、周朝实力表演、百人抚琴盛况,身着古风琴服的古典琴师,将现场演奏《关山月》与《蒹葭苍苍》,一应琴师和鸣的千年礼乐文化;在中国诗经文化中心,可观看诗经文化巨幕演出,亲历风雅诗颂演艺与孔子一同批诗等历史经典,感悟震撼诗经文化;还有特邀名家为游客讲述国学及诗经文化精粹,让人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诗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国风广场)

听一曲礼乐,颂一段诗经,食一餐周粟,游一座水镇。

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分别观赏了采薇园、流萤园、蒹葭园、泳思园、秀莹园,我们深切感受到《诗经》中所提及的自然风光之美丽。写诗意在言志,志必源于情。可所有的感情必然有所寄托,这便是景。古人讲借景抒情,写诗亦是如此,自然是离不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也更加感受到融情景于一体,对于诗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必然是人们心中对生活以及世界给予人们这一幅幅美丽风景的赞颂。古人常说诗是写实的,可也从侧面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其次,我们又在各家的商铺门前穿行,门上的牌匾上都蕴含着诗的特色。在这些小店中我们还看到了传统的工艺品,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古琴了。这里是有一个古琴博物馆,我们身在其中仿佛听得见古人们的传唱。那一首首诗仿佛活了起来,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喜悦,随后便走进了风雅诗颂主题馆。在里面以舞台剧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采诗时的情形,还有诸多诗词的吟唱,让我们感受到诗的音乐美。我们不仅看到了栩栩如生的画面,也听到了最动人的吟唱声。那悬挂在荧幕中的不仅仅是蕴含深意的《诗经》文字,更是在艺人表演的神态动作中,仿佛活了似的,我们沉浸在其中。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图为中国古琴博物馆)

最后,在返回前,我们又走进了艺术馆,看到了一张张具有抽象意义的画作。每一张都与诗无关,可每一张都充满了诗意。写诗和绘画是相通的,这也是我们在画家的自叙中所看到的。

(图为古法造纸术过程)

(图为歌舞表演)

本次文化采风活动引发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学就是人学”。《诗经》中的礼乐文化,也借诗经里小镇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合影留念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