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微光阑珊,童心筑梦--予爱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日期: 2024-07-2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在这温柔的乡野间,予爱微光阑珊童心志愿服务队,如一缕清风,轻拂过每一寸渴望滋润的心田。我们,带着对大地深沉的爱,对孩童纯真梦的向往,继续这场诗意盎然的“三下乡”之旅。星辰为引,月光为伴,我们的脚步轻盈而坚定。山路蜿蜒,却挡不住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传递的热情。每一滴汗水,都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霖,让希望的种子在心田悄然萌芽。

红绸轻扬,童心向党

在那片被金色阳光轻抚的乡土上,予爱微光阑珊童心志愿服务队,如同一股清泉,悄然融入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广阔画卷。今日,铜川红巾军宣讲员以《党的故事,永恒的力量》为主题,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场关于信仰、传承与希望的盛宴。《党的故事》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在宣讲员的深情讲述中缓缓展开。每一个章节,都蕴含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每一段历程,都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芒。今天的宣讲让孩子们明白,正是这些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铺就了今天的幸福之路,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织梦之网,护佑成长

在探讨未成年人保护的广阔天地间,我们仿佛漫步于一片温柔的晨曦之中,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温柔与责任。这是一场关于爱与守护的旅程,每一缕光线都映照出我们对未来希望的珍视,每一颗心灵都值得被细心呵护,如同初绽的花朵,娇嫩而充满生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满载着无限可能与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播种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爱与责任的幼苗。未成年人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法律义务,更是一场心灵的觉醒,它要求我们以温柔的目光审视世界,以坚定的步伐守护成长。

诗韵流芳,墨舞千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绝美风光,更以“西子”之喻,赋予了西湖无尽的生命力与美感。而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首诗,让留守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来自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一次诗意的洗礼。为了将这份美好传递给留守儿童,我们志愿服务队特别策划了“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活动。在课堂上中,我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引导孩子们走进苏轼的诗词世界,感受西湖的韵味与魅力。

书香漫溢,心灵共舞

   这场读书分享会,恍若步入了一场灵魂深处的盛宴,字里行间洋溢着墨香与智慧的交融,让心灵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悠然翱翔。在柔和的灯光下,一本本书籍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是静默的纸张堆砌,而是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深邃的思考,在孩子们的心间缓缓流淌。老师们的分享,都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的风景,体验别样的情感。这场读书分享会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的滋养与心灵的慰藉,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与力量。

匠心独运,艺术之花

在画布上勾勒线条,于帆布包上绘梦,每一笔都蕴含着对美的无尽追求与热爱。当笔尖轻触那质朴的帆布,我仿佛听见了时间的低语,感受到了材质本身的呼吸。每一滴颜料的落下,都是情感的倾注,它们或浓烈如炽热的夏日阳光,或淡雅似清晨的薄雾,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脸谱则是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现,它不仅仅是一种妆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在绘制脸谱时,孩子们通过色彩与线条的巧妙组合,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之上。这既是一种技艺的挑战,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实践,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画帆布包与脸谱,不仅是色彩与图案的交织,更是心灵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写在最后:

“予爱微光 阑珊童心”是我们共同的名字,也是我们心中最真挚的祈愿。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爱与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心灵之光永不熄灭,照亮彼此,也照亮这个世界。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