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中文系“桑榆笔驿,时代矿声”精神传承团探寻红色工业记忆
日期: 2025-07-1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积极响应红色文化传承和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政策的号召,2025年7月3日-13日,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名大一学生组成“桑榆笔驿,时代矿声”精神传承团,在中文系张萍、王玉玲、邓琦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出征仪式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以“红色思政课”为核心主题,计划通过与王石凹煤矿退休老矿工及其家属的深度交流,撰写口述史并编撰成册,期望将老一代建设者们拼搏奉献的故事转化为生动的精神养分。在访谈工作开始前,队伍先来到在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在遗址宣传部朱主任的陪同下,队员们踏上旧铁轨,触摸巨型采煤设备,仰望沧桑的亚洲最长单边楼,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矿工生活馆内泛黄的工作服、简陋用具,无声诉说着往昔艰辛;工业科技馆则呈现矿区现代化历程,新旧对比令人动容。每一处锈蚀机械、每张老照片、每条幽深矿道,都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燃烧过的工业激情与矿工奉献。

团队在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参观

在参观完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后,队员们在王石凹街道社区志愿者的引领下,深入煤矿周边小区,开展了近十天的访谈记录工作。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耐心寻访,在居民楼、活动中心甚至树荫下,倾听老矿工的故事。有的老矿工摩挲着旧照片,讲述井下挥汗如雨的岁月、矿灯在黑暗中划出的光晕和工友间“过命”的情谊;也有人带着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激动地畅谈矿区的辉煌变迁。队员们认真录音,保存下这些饱含汗水、坚韧且自豪的珍贵声音,它们是最鲜活的基层工业史教材。

队员们在现场调研

活动最后,队员们在整理数十份访谈录音的过程中再次深受触动,“三班倒”“抢生产”“井下互助”的真实故事,深刻传递了矿工群体的朴实与担当。这次实践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触摸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基层劳动者的脉动,理解了“矿工”二字的分量与坚守。与老矿工面对面地交流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沟通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虽结束,“桑榆笔驿,时代矿声”精神传承团将继续梳理资料,致力于讲好矿工故事,传承那支撑国家工业脊梁的“地心之光”精神。

队员们在访谈后与老矿工及其家属合影留念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