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号召,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切实提升教师运用 AI 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2025年10月15日下午16:30至17:30,文学院在博远楼2416教室成功举办“AI 赋能教学”主题教研活动。学院全体专任教师、部分青年博士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申艳霞副教授主持。

申艳霞老师做活动介绍
活动伊始,青年博士邬鹏老师结合《现代汉语》课程具体课程设计,围绕 AI智能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及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邬老师结合前期参加专业培训的心得,梳理了AI智能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管理等场景中的落地应用情况。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视野,了解 AI 赋能教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

邬鹏老师分享AI教学理论与前沿动态
之后,活动由一线AI教学工具运用娴熟的赵馨怡老师分享,赵老师先播放了她的获奖微课作品《穿越千年,对话李清照:从三首词看她的一生》,结合制作过程,赵老师详细讲解了从文本设计到AI人物选择,从提示图片设定、提示词、声线选择、数字人选择到最后生成视频的整个过程。分段介绍了作品中使用到的当前教育教学中常用的AI教学工具,如数字人制作、AI课件制作工具、“有言数字人”平台、AI虚拟教学助手等,详细讲解各类工具的功能特点、适用场景及优势。

赵馨怡老师介绍微课制作过程
专题讲座结束后,活动进入分组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 “AI 在本学科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切入点”“AI 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分享实践经验与困惑。《现代汉语》课程组老师提到,在‘语法分析’章节中,可以尝试用 AI 语法分析工具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练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组的教师们则受到赵馨怡老师的启发,提出了 “AI 虚拟课堂” 的设想,计划利用 AI 技术还原唐宋时期的文人雅集场景,让学生以‘虚拟参与者’的身份体验诗词创作过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沉浸感。在讨论中,教师们也坦诚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如部分 AI 工具的文科适配性不足、老年教师对技术的接受度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纷纷表示期待后续学院开展 “AI 教学工具实操培训”“跨教研室技术帮扶结对” 等活动,帮助教师们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赵馨怡老师的AI微课作品
活动最后,由申艳霞副教授进行总结,申老师提到,现如今AI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老师们要学会使用,良好利用AI指导教学,如进行AI批改论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掌握AI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此次 “AI 赋能教学” 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文学院教师们对 AI 技术的教学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凝聚了 “以技术创新推动教学改革” 的共识。未来,我院将持续探索智慧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