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培华

培华,我心中的圣洁

发布日期:2023-12-15    浏览次数:

我在培华女子大学任兼职教师已有15年了,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同班的一位挚友在女大中文系任职,他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女大带几节课。当时我还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并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工作头绪比较繁多,而我几乎没有怎么考虑就满口答应了。教了一段课后,学生评估我的教学质量时,只给我打了78分。我的那位老同学是了解我的性格的,遇事不冷静,容易发虚火。他随即劝我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并希望我继续兼职教课。以后我从多方面反思自己,心理也平静了一些,尤其在退休后,心无旁骛,一门心思专注于教课,接连几届学生对我的讲课也逐渐满意了,信任提升了,自己心里也很欣慰。

有一件事使我终生不能忘怀。那是给女大中文系2000级上课时发生的。在老校区大教室合班上课,每次上课前160多位同学总是急冲冲地蜂拥进入教室,争抢前排座位,一张张求知的笑脸和真诚的渴望令我肃然起敬。面对这样的景象,一股巨大的热浪涌入我的心田,我深深地被她们感动了,融化了,这是师生间真正的心之交流,情的呼唤,是学生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我更记得在一次讲完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之后,同学们的情绪比较活跃,我让同学们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生间的感情等问题提出她们的意见和建议,差不多所有同学都这样做了,态度热情诚恳,内容丰富多样,有鼓励的,有批评的,也有设想建议的。一位同学写道:“老师,在你的心灵上是否还残留着过去‘极左’年代的阴影?希望你大胆一些,该怎么讲就怎么讲,不要有顾及,要有你自己的个性,我们需要的是真实。”一位同学写道:“希望在您丰富的课文内容中演绎您的人格魅力”。还有一位同学说,“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和同学一起探讨文学,交流思想”。我这里特别要提到一位名叫张英的同学,在她的感言中写道:“老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敢于直言,心无杂念,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现代老头儿。”我想,这哪儿是在说我呢?她是在要求她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她是说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品质,这样的学养,这样的境界。一个教师应该是正直的,善良的,无私的,更应该具有他的人格魅力和现代意识,因为在当今年代,除了积极进取,除了彻底告别传统观念,走改革开放之路,你是别无选择的。这位同学的意思还在说明,我们这样的教师应该挥手告别以往知识分子所谓的“尊严”之类的陈腐观念,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和现实共拥抱,和学生互勉励,一起朝着现代化道路迅跑。这些热情挚诚、卓尔不群的话语确实让人振奋。她们的字迹,有的一笔一划,清秀可爱,有的笔飞墨舞,活泼灵动,好像让我找到了当年的影像,又好像让我回到了她们中间,我欣慰,我鼓舞,我也似乎变得更年轻更充满生命的活力。至今在我书柜的最显眼处,仍然珍藏着一个大的纸袋,里面放置着这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在纸袋的封面上写有这样的话:“特别礼物——意见和建议,2000年6月3日,记。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同学们的真情”。无情的时光流逝了,她们的话语犹在耳边回荡,每次检阅时,我都禁不住热情激荡,感慨不已!

同样不能让我忘记的,是大学四五年前的一个上午,在我为法学院一个班级讲完最后一节现代文学课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同学们挥手告别“再见”,走出教室前门时,一位中等个子的男同学从教室后门跑过来,先递给我一个纸条,随即握住我的手说:“老师,你就是我的爷爷,我很喜欢您!”我的老泪一下子夺眶而出,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几年,同学们看到我已年老体弱,上课时有的同学特意给我搬来椅子让我坐下来讲课,有的同学在我讲完课回家时,一直陪伴着把我送上公共汽车。这些我都默默地牢记在心里,感念着他们。人间自有真情在,培华自有真情在,真情无价,大爱无疆!这就是培华的品格,培华的风采,培华的情结!

今天,当我站在培华教学大楼的窗前,望着那一排排一行行新栽的树苗,望着那一片连一片碧绿茵茵的草地,望着那如潮水般地涌向教学大楼的千万莘莘学子的时候,一种巨大崇高的教师责任感和神圣感便油然而生。培华在成长,培华在发展,培华在时代大潮中正以迅猛之势阔步前进!

培华,我心中的圣洁,我心中的爱……



(作者雷敢,系陕师大教授兼培华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