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结合陕西高校脱贫攻坚“双百工程”,启动“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培华学子积极参与,经宣传动员、项目申报、材料审核,十支“精准扶贫,帮扶实践”服务队脱颖而出,队员们先后赶赴陕西省咸阳市、汉中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阳县;内蒙古武川县;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安顺市等省内外多个实践地,并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根据实践实施方案顺利开展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
——结合地方实际,开展调研帮扶
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是体现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传承红色文化就是升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7月6日,来自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的扶贫服务队--“源于心下乡情”,走进留坝县江口镇江口村展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贫困村民,感受村民们励志进取,顺利脱贫的经历;通过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罗家大院,学习了解红色革命历史。通过一系列的扶贫调研工作,旨在分析数据并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的方案,帮助贫困群众努力脱贫。
为鼓励青年学子走进乡村,亲身体验当代乡村发展状况,我校会计与金融学院智农调研团的队员们于8月19日上午,就永寿宏宇挂面合作社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挂面生产基地,为永寿县宏宇挂面合作社量身定制了合作社发展方案。乡村振兴战略,具备非凡意义,实践队员们在此次活动中,传承并加强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

智农调研团调研永寿宏宇挂面合作社
——结合专业知识,实施精准帮扶
相约旬阳,筑梦服务。7月7日,我校大学生支教协会的筑梦推普服务队再次来到旬阳县仙河镇黄泥沟村,开展推普扶贫实践活动,兑现2018年与当地村民们的约定。队员们走访贫困户,在村民们的积极配合下,了解 “两不愁,三保障”,宣传“扫黑除恶、新民风”,队员们被黄泥沟村淳朴的民风深深感动。
青春筑梦,扶贫推普。7月11日,我校传媒学院“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来到淄博市博山区蛟龙小学,队员们对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进行了针对训练,纠正以往的错误发音。随后队员们走进蛟龙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和政策宣讲工作。“脱贫推普”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需求,队员们攻坚克难,让普通话不再普通;7月17日,传媒学院另一支 “声临其境推普脱贫”社会实践队深入山西吕梁离石区,开展关于“说好普通话”的调查活动,队员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向群众们强调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与群众积极互动,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

筑梦推普服务队赶赴旬阳县仙河镇黄泥沟村

“声临其境推普脱贫”社会实践队深入山西吕梁离石区

“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赶赴淄博市博山区蛟龙小学
7月10日,学生会“培华之声”推普脱贫攻坚社会实践队赶赴宝鸡金台,同昌荣社区“七彩假期成长营”的小朋友们一起坐大巴到达“百年宝鸡城市建设图片展”进行参观和学习。队员们以标准的普通话带领孩子们进行普通话宣讲,不但达到了推普的目的,也让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华之声”推普脱贫攻坚社会实践队与七彩假期成长营成员合影
——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心理帮扶
推普脱贫,爱在扶风。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盛夏之梦推普脱贫服务队于7月11日,联合扶风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在建和村晨光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推普脱贫”主题活动,服务队队员和志愿者们帮助孩子们纠正普通话发音,强调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并向孩子们送上来自哥哥姐姐们的爱心小礼品。

盛夏之梦推普脱贫服务队与扶风县建和村晨光小学的孩子们互动
——汇聚青春力量,做好志愿帮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7月4日,来自校团委工作部的培小青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队员们来到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队员们先后参观了规模最大的同康社区、同心社区、达花江镇太坪村,调研村民们扶贫搬迁后的安置情况以及该地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情况。通过这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反映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新风貌新状态,营造了良好氛围,使广大青年进一步投身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培小青乡村振兴服务队合影
7月12日,盛夏之梦推普脱贫队在宝鸡扶风县县委的帮助下有幸采访到全国脱贫攻坚奋进获得者王喜玲,队员们在她所创办的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当面听她讲述自己曲折的创业故事,感受王喜玲女士化悲愤为力量的坚强精神,受益匪浅;接下来,盛夏之梦推普脱贫队分别前往绛帐镇前进村、天度镇侯李村走访重点帮扶的村民家,最后,于扶风县百合广场再次以普通话推广的形式结束了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服务宣传效果。

盛夏之梦推普脱贫服务队队员听全国脱贫攻坚奋进获得者王喜玲讲述励志故事
8月底,西安培华学院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各个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良多,他们表示:发挥专业优势,走村入户帮扶,是难能可贵的机会,他们定将不负众望,再接再厉,将培华学子积极进取,励志图强的精神发扬光大,真正做到“万名学子扶千村”,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人民安康,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