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 -> 正文

“三下乡”第40弹 ② | “乡”约盛夏,满载而归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发布日期:2022-08-19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习感悟延安精神和延安青年运动史,熟知党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以及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意义,实地感悟“延安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月24日至8月6日,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守初心,担使命”延安精神观察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韩斌的带领下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进行“沉浸式学习”。

实践队成员到达延安站合影留念

重温革命历史 感悟艰苦岁月

走进红色革命深处,贴近红色精神实处。实践队在8035平方米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看着一座座真实的雕塑,一件件旧时的实物和一张张记录历史的照片,了解到了陕甘宁边区、陕北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时的艰难困苦,领略到了革命工作者和陕北人民吃苦耐劳、不惧艰难的精神;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5米高的毛泽东雕像,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及1000多幅历史照片,让队员们亲身体会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真切的学习了革命者面对困难重重的勇敢无畏;在枣园革命旧址,园内“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旧居。

延安精神形成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队员们在这里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体会到了在革命时期先辈们始终为解放全国而艰苦斗争的精神。

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期以新的姿态、实际行动弘扬延安精神,做一名坚定理想信念,自立自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队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学习

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寻访战役旧址 追忆革命先烈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队来到延安市蟠龙镇后展开风采活动,蟠龙镇政府组织委员樊雄同志带领着实践队成员来到了蟠龙战役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向队员介绍了蟠龙战役与当时蟠龙人民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一往无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实践队队员们面对着高大的革命纪念碑心生仰望,一排排无字碑上,黑色的五角星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红色光芒,他们自发的为烈士们的墓碑清扫杂物。队员注意到革命烈士的最小年龄仅有12岁,顿时敬意更深。在此次活动中,队员们领悟到了蟠龙人民在革命事业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蕴含着英勇战斗的伟大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向蟠龙镇组织委员樊雄同志了解当地情况

团队成员瞻仰蟠龙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

聆听老兵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金灿灿的纪念章,丝发斑白的老党员,体现着对党忠诚的责任担当。“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是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体验者。

每每讲到旧社会的苦难,老党员们都声泪俱下;回想入党时的心情,激动的热泪盈眶。李玉林老奶奶为了入党,不惜放弃教师一职,回村苦干,始终保持着对党的热爱,党组织在她第二次申请的时候批准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张修堆老爷爷在生产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他说:“我能够成为党员,是一点一点堆积出来的,我很荣幸。”

老一辈党员的言谈总是能给新一代青年带来指引。时代在进步,青年一代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但老一辈党员的革命精神与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追随学习。

老党员为队员们讲述革命故事

鲁家屯村委会对实践队实践活动表示感谢

记录延安印记、传递红色记忆

延安的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个“老延安”,每一张历史照片,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有丰富的历史承载,都有感人的革命故事。

为了用新载体传播延安精神,实践队员们在延安革命旧址进行微团课录制,用红色故事讲解形式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光辉历史。

为确保微团课中介绍的内容真实准确,录制前队员对其中的革命人物、事件、地点等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学习。在录制过程中队员们分工与协作,作为“红色故事”传递人,向大家讲解着一个又一个的延安革命故事。希望通过微团课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感受延安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让更多青年争当"红色故事"传承人。

录制延安革命旧址微团课

实践队进行活动合影

经过切身实地的体会革命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实践队队员们感悟到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培华青年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学在心里,用在实际;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把新时代党的接班人的优良风气展现出来,旨在传承与发扬延安精神,让更多的青年学习到实实在在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