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 -> 正文

“三下乡”第22弹② | “童心潼梦,探访四知奥秘”活动

发布日期:2022-07-30  来源:   点击量:

  7月26日西安培华学院“探访四知奥秘”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潼关善爱儿童服务中心丁博老师的带领下,一同探访潼关古城的文化。首先志愿者们先了解潼关县城的来历,潼关县,位于东经110.2°,北纬34.5°,在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东汉置潼关,清置潼关县。据《水经注》:“河在关门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元和郡县志》:“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

  接下来志愿者们来到了潼关县百年古巷“水坡巷”。水坡巷坐落于古潼关城南门附近,整个巷道呈“V”字形,全长836米,东高西低,巷道中间经过多年的排水和泄洪冲刷,形成“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巷内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古桥、古井和古树等历史遗迹,体现明清时期街区风貌和“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其中7号沈氏民居是巷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反映了潼关地方传统的建筑特色形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水坡巷作为古潼关城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民居街巷,向人们展示了古时期的建筑形制和人文风情。

  最后志愿者们来到了潼关古渡口,潼关古渡口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这里有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移步古城墙,虽已不能窥全貌,可在残垣断壁间雄视大河由北而来,折东而去,让志愿者们感受潼关古城“百年雄关”“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雄姿,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磅礴气势。从明末李自成攻占潼关到安禄山在古渡口大战哥舒翰,以及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与日军隔河对峙等,如数家珍版记载了自古及今与这个古渡口相关的战争故事,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沧桑和作为关隘的险要。驻足栅栏前,默读那些些近乎破败的宣传牌上的文字,似乎可以想见当年古渡口“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面,再看看现实中的古渡口冷落萧条的样子,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潼关,文化是魂,文化是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志愿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体量上讲,潼关是小城小县,可她的历史,她的故事,她的大山大河,铮铮铁骨,勤劳善良,勇毅果敢,都让她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的潼关之行,志愿者们领略了潼关的壮丽山河,感受了潼关的雄关精神,更体悟了潼关的进取之心。山河表里,岳渎之间,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潼关守护着大好山河,也展望着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