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无终点,奉献无止境。2022年8月10日,西安培华学院红十字会阳光成长服务队走进延安市安塞区中心敬老院开展“三下乡”新时代助老敬老社会实践活动,让老人们感受社会的真情与温暖。
心肺复苏(CPR)

▲向护工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
1.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方法。
2.通过徒手、应用辅助设备及药物维持人工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在确保安全和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2.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两侧耳边大声呼叫:“先生(女士)你怎么啦?快醒醒!”
3.检查呼吸
如果患者无意识,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如患者脸朝下(俯卧位),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4.呼救
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我是红十字会的救护员,请您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我情况,帮我取一下附近最近的AED,现场有会急救知识的人,请过来帮助我。
5.胸外按压——位置和方法
①位置: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即胸骨下半部。
②方法:一手掌根紧贴按压位置,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手指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以髋关节为轴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
6.打开气道
观察异物—取异物—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水平面垂直)
7.人工呼吸——口对口
打开气道,头后仰约90°,张大口,包严患者口唇,捏紧患者鼻孔,缓慢吹气,持续时间1秒钟,连续吹气2次,吹气时可见胸廓隆起。
8.心肺复苏效果评估
按压/吹气比为30 : 2,5组后检查患者呼吸、心搏是否恢复,如恢复,将患者翻转为复原体位,如未恢复,继续实施心肺复苏。
9.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面色、口唇由苍白或青紫转为红润,可触及脉搏,可看到自主呼吸,出现反应,如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活动,开始呻吟等。
10.心肺复苏终止条件
①恢复自主呼吸和心搏。
②专业人员接替。
③现场救护环境危险需转移。


▲实践队队员指导纠正养老院护工心肺复苏
创伤包扎


▲实践队队员演示断指包扎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枕后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拉到前额打结。
2.环形绷带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适用于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以及在其他包扎方法的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使用。
3.螺旋形绷带包扎法:包扎时,做单纯的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适用于粗细相等的肢体、躯干部位的包扎。
4.“8”字形绷带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主要用于手掌、手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
5.螺旋反折绷带包扎法:开始先用环形法固定一端,再按螺旋法包扎,但每周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正中处,右手将绷带向下反折,并向后绕,同时拉紧。主要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
注意事项:
1.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伤口。
2.包扎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
3.最好用消毒的敷料覆盖伤口,包紧时也可用清洁的布片。
4.包扎四肢时,指(趾)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末端血液循环情况。
5.应用三角巾包扎时,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


▲实践队队员向养老院护工演示教学创伤包扎
温情时刻


▲老人们开心的与镜头互动比耶
志愿者们与老人交流聊天,认真倾听老人心底的故事,在点滴细节上关怀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敬老院的老人生活比较单调,收到志愿者的关心慰问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拉着志愿者的手表示感谢。大家用朴实而真诚的行动表达着对老人们的关爱,整个敬老院里一片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实践队队员为老人送西瓜解暑
活动总结

▲合影留念
本次实践活动丰富了延安市安塞区中心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弘扬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在实践队队员的心中也播下了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