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
艾滋病日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该主题紧密结合了2022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
英文主题“Equalize”的核心信息,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0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根据血清分型,HIV可分为型(HIV-1)和Ⅱ型(HIV-2)。
HIV主要侵犯的是T淋巴细胞,引起人细胞免疫严重受损,
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
目前还没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

—0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0 1 性途径传播
性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
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
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
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
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0 2 血液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
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
都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
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0 3 母婴途径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
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但是,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接吻、共用毛巾不会传播HIV;
2.拥抱、握手、共用餐具都不会传播HIV;
3.同一泳池游泳、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HIV;
4.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03—
感染艾滋有什么样的症状
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
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
最多可降低40%,消瘦特别明显。
其他症状艾滋病长期发展会导致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头晕、头痛、反应 迟钝、智力减退等;
皮肤和粘膜损害等。
—04—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 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
穿耳朵眼、纹 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5.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05—
何时服用阻断药能够有效预防
越早服用阻断药,效果越好。如果不慎发生了高危行为,
如与艾滋病患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等,
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感染科、内科)就诊,在72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
可以有效预防HIV病毒感染。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阻断药可以阻断感染,但是不是百分百能阻断,
失败率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但一定是越早越好!

世界艾滋病日行动呼吁
0 1 呼吁卫生工作者们
1.倡导获得基本的艾滋病毒服务;
2.将艾滋病毒纳入常规卫生干预措施;
3.提供友善、尊重人权且不带污名的护理。
0 2 呼吁卫生部、国家艾滋病委员会和其他公共卫生领导人
1.分配充足的资源,提高艾滋病毒服务的质量
,使其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
2.把工作重点放在弱势人群上,包括儿童、男男性行为者、
变性人、吸毒者、性工作者和囚犯;
3.以灵活和可持续的方式,扩大面向高危人群、青少年、孕妇
等的高质量艾滋病毒服务;
4.增强社区与污名化和歧视作斗争的能力;
5.支持一线卫生工作者(护士、助产士和社区卫生工作者)
并增强其权能,以提供高质量的艾滋病毒服务,同时承认他们的重要贡献;
6.确保适当和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手卫生用品,
以及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安全的工作环境,
以改善卫生保健环境中工作条件的安全性。
0 3 呼吁民间社会
1.帮助接触弱势群体、受歧视群体和其他难以接触到的群体;
2.公开反对污名化和歧视;
3.帮助年轻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以使服务满足其需求。
04 呼吁社区领导人
1.确保在社区中维持基本的艾滋病毒服务;
2.接触重点人群和弱势人群,并在需要时帮助他们获得艾滋病毒服务;
3.确保青少年、高危青年、孕妇和婴儿获得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适当护理;
4.与污名化和歧视作斗争,确保每个人都能安全地获得艾滋病毒服务;
5.支持卫生工作者向社区中每个人提供艾滋病服务。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