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宣讲、支医支教、志愿服务、推普脱贫、科技下乡、乡村振兴、“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等专项实践活动等组建实践队210支,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
——全面总结梳理,凝练社会实践成果。2021年,该院暑期社会实践建立实践基地13个,收到来自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出具的实践证明、感谢信共计100余封。发表市县级以上媒体报道共计650余篇。所有实践队共计制作视频156个,拍摄照片3864张,撰写实践日志4276篇,文字累计达到25.1万字。编印了《西安培华学院2021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实践团队风采录》等4本实践成果集,形成社会实践日志、心得体会共计1000余篇。获得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9项。

西安培华学院举办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党政高度重视,部门联动保障实践。该院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文静为组长,校团委、学工部、教务管理中心、党委宣传部、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校长办公室、各二级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院系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调动全院资源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为实践队员全部购买保险并进行安全培训,达到安全培训与经费支持的双重保障。构建了校-院-班(团学组织)三级宣传动员体系,通过宣讲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动员学生积极参加。
——创新形式,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在实践过程中,组织动员学生团队结合所学知识,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充分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该院“溯源·迄今”社会实践队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面向基层进行了20余次宣讲,为留守儿童播放红色电影10余次。会金学院的“雏萤逐梦”志愿服务队与当地留守儿童共同绘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百米画卷,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西安培华学院国家记忆(脉承)实践队前往陕西省旬邑县探访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余位前辈,进行口述历史整理,为推动地方革命老区的精神传承贡献力量。

西安培华学院国家记忆(脉承)实践队前往陕西省旬邑县探访革命前辈
——助力疫情防控,强化责任服务社会。2021年度该院共计申报开展210支队伍,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要求下,3500余名学子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21年度三下乡专项经费中,专门划拨经费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生提供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物资,保证学生外出时间的生命健康安全。与此同时,该院500余名学子返回家乡,协助参与进户走访、信息排查等工作,助力抗疫平稳有序,为有效抗疫发挥了青年责任和担当。

西安培华学院实践队员积极参加家乡疫情防控工作
——发挥专业特长,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围绕“科技扶贫、医疗健康扶贫、推普文化脱贫、调研乡村发展”等方面开展乡村振兴实践。阳光成长服务队在延安市安塞区开展“应急救护”医疗知识培训,走访社区11个,覆盖人数3000余人。普法宣传实践团在商洛市柞水县开展普法宣讲,走访住户360户居民,覆盖1300余人。青歌志愿服务队、爱康社会实践健康服务队、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检验青年社会实践队、出彩青春社会实践队等队伍,为榆林子洲、延安安塞、宝鸡岐山、咸阳淳华等县区居民提供肩颈按摩等服务,覆盖人数达到2000人。青歌志愿服务队深入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开展医疗健康卫生知识宣讲、基层医疗调研和服务居民健康工程,共计发放健康调查问卷513份、血压测量表825份、血糖测量表746份,收到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回执调研单478份。

西安培华学院实践队员利用专业特长进行墙绘,助力乡村振兴
——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以行促学。该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暑期社会实践变成一门大学必修课程。同时积极构建学业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实践团队。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科研副院长赵洁、法学专业带头人马亚乐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和博士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的前期培训、业务指导中,制定严格的培训大纲,保证实践业务水平。

西安培华学院实践队助力当地开展科技兴乡志愿服务活动